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焦点评论/是谁钳住了香港专业资源分配的喉咙?\吴志斌

2022-02-15 04:11: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早前有媒体曝光了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背后错综复杂的“纵独”乱象。众所周知,作为一个非法定的咨询组织,教资会是坐拥约千亿公帑分配的审批者,八所公立大学要向政府申请专门的研究经费,其研究计划必须要事先征询教资会(其下属专设了一个负责审批研究经费的资助局)的意见。如此令人望而生畏,关系成千上万人“饭碗”的专业机构,却疑被外部势力盘踞渗透,屡次以学术之名,资助反中乱港项目,甚至利用公帑在高等院校建立所谓的“自治政体”数据库。

  根据媒体调查揭发,现时任职教育大学香港研究学院副总监、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伙伴杂志《外交家》专栏作家的方志恒,便是近年来“港独”势力的“冲锋陷阵者”。他曾经与民主党创党主席李柱铭、前“香港众志”秘书长黄之锋等一同接受《美国之音》的采访,叫嚣“中国因素直接或是间接催生了香港的本土意识和‘本土主义’”。作为主张香港“自决革新论”的主谋,他更是认为,“唯有高扬本土价值及坚持‘政治抗争’才能保障高度自治的高度性和永续性。”

  学术界盲目追随美式标准

  就是这么一个“卖国不为耻,乱港以为荣”的伪学者,在2016年至2020年度,共从教资会获得了高达586万元的研究经费。例如,在2016年至2018年度,其获批准的研究项目“应用开放预算调查方法: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比较研究(Application of Open Budget Survey Methodology:A Comparative Study of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得到特区政府拨款442700元,该研究后期的产出文章利用美国智库建立的“开放预算调查”来进行研究,高度赞扬台湾在民主与预算开放程度均高过香港及澳门云云。

  在2019年至2020年,方志恒又获得了一笔近百万元的拨款,进行了名为“比较自治政体:探索新的比较政治数据集(Comparative Territorial Autonomies:Exploring A New Comparative Politics Dataset)”的项目,肆意鼓吹“独立”的政治意义和学术价值,并试图联结世界其他意求“本土自决”的地区学者。

  方志恒拿特区政府的钱,为美国意识形态卖命,可谓“食碗面,反碗底”。一方面,我们必须意识到,方志恒之所以可以投教资会之所“好”,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在九七回归之后的香港,在思想上和价值观上并没有完成彻底的“去殖民化”。无论是政府还是这些掌管专业资源分配的咨询组织,都迷信“外国的月亮较圆”,盲目崇拜外国学者的权威,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追随美式标准,这就造成在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为反华势力渗透决策和拨款审批方面,打开了一个缺口。

  另一方面,此次事件绝不是单一个案。据掌握的相关资料来看,在2019年黑暴爆发之前,社会福利界曾获百多亿元的拨款,然而,部分社福界人士同时又利用“专业社工”的身份,企图“揽炒”香港,组织罢工行动,阻碍国安法实施,公然抹黑特区政府和香港警队。这让笔者不禁追问,香港专业资源的分配,到底是被谁钳住了喉咙,又应该是谁来参与和负责特区政府的专业判断和决策?

  建立专业评判标准

  无论是教资会还是社福界,这些委员会、组织机构掌握了香港大量的社会资源,直接关系着香港的民生问题、民心福祉与社会发展的,他们理应是爱国爱港的中坚力量,也应该成为治港者的后备人才和专业补充。光是有专业素养,不过是一把“好使的枪”,但没有走对的路,没有坚定的爱国爱港的信念,这把“枪”则容易被他人操纵。

  香港国安法稳定了大局,是夯实了香港由乱到治、由治及兴的基础,但是在香港社会的各行各界,乱港势力余毒犹在,他们或躲在暗处,或以更为隐秘的方式来进行其原有的活动和计划。“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以专业、学术、服务为名的组织,难道不应该及时地抖一抖“灰”?让权力走在阳光下,除了要有专业的评判标准,更要让香港的资源分配牢牢地掌握在爱国爱港的治港者手上,唯有如此,香港的资源交换和社会结构才会健康有序、和谐稳定。

  中国侨联委员、香港安徽联谊总会常务副会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