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港事港心/家居检疫埋隐患 须尽快增加隔离设施\艾华斯

2022-02-16 04:11: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第五波疫情告急,连续多天单日确诊逾千后,更步入单日数千的新高。在感染人数急剧增加,医院病床和隔离设施无法收治众多确诊者的情况下,政府启动了“居安抗疫”计划,安排部分密切接触者与同住家人在家中进行家居检疫,作为期分别十四天和四天的家居检疫。惟近日接连有密切接触者在初步确诊多日后仍未能送院接受治疗的情况,令同住的家人,以至大厦的其他居民暴露于染疫的风险中。

  征用更多设施作隔离之用

  当局承认现时部分确诊者可能要等上数天都未能送院,相信有数以千计患者仍在社区,暂时没有可入院的确实等候时间,只呼吁年轻、稳定及轻症者须暂时在家耐心等候,不要恐慌,会尽量透过电话支援,积极寻求其他方案解决治疗问题,以把有限的资源留给更有需要的人。同时呼吁同住的家人做好防感染措施,包括在家戴口罩,加强家居消毒,并让呈阳性的家庭成员留在独立房间,尽量避免接触。但香港住屋环境狭窄,有时甚至是几家人要共用厨厕,老式大厦喉管又问题多多,容易出现垂直或横向传播。种种现实情况使得与确诊家人同处一室而不被感染,成为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要遏止疫情扩散,当务之急是要快速增加检疫和隔离设施,应尽快请求中央协助,选址大屿山或落马洲河套区,兴建港版“火神山医院”,或将现有的大型场馆如湾仔会展中心改作“方舱医院”,由内地提供病格及病床设备,再设置通风系统令病格负压,便可尽快接收和隔离感染者,一方面令感染者获得即时治疗,一方面控制病毒在社区传播风险,真正做到及早发现和及早隔离,提升医疗系统抵御疫情的能力。

  同时亦可采用疫情爆发初期征用火炭骏洋邨作隔离设施的做法,物色即将入伙的新屋邨作隔离设施,收治无症状或轻症人士。另外亦可征用度假村、酒店甚至大学宿舍等。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日宣布,将会征用粉岭皇后山第一座和第七座,以及荔景恒景楼作为隔离设施,合共可提供3000多个单位。特区政府今日将与酒店业界探讨征用数千至一万个酒店房间作社区隔离设施的方案,教育局亦已联络各间大学,研究腾空部分学生宿舍作为隔离设施用途。

  有了大量隔离设施作为配套后,就可推行“非禁足式全民检测”,随着设于马鞍山体育馆的火眼实验室启用,可处理单日30万个单管测试样本,若采用五合一混样检测模式,每日更可处理150万个样本,但全民检测的检测量据悉要每日百万以上的检测量才足够。

  抗疫要对接内地标准和做法

  抗疫防疫要居安思危,要有前瞻性,特区政府虽于农历新年前收紧社交距离措施,但部分市民在期间仍参加聚会,以至假期后疫情大规模爆发。在疫情大爆发后,有些人的应对还是畏首畏尾、见步行步,最后当医院病人数目超出负荷,隔离设施饱和,才不断放宽检疫和检测的标准,如医院分流、放宽患者出院准则、居家检疫,以及修订大厦强制检测准则至同一大厦两个确诊才纳入强检等,急就章疏导医院、检疫设施和检测站等迫爆的情况,却没有想到这些权宜之计可能会使疫情加剧。

  事实上,综观特区的防疫举措,无论是家居检疫隔离、“疫苗通行证”,还是限制跨家庭聚会,都是参考西方国家的做法,当中更有依靠市民自律的成分,这种抗疫方式是否成功,答案已写在墙上。如今香港疫情爆发已到临界点,如果仍把西方的一套失败策略奉为圭臬,认为“动态清零”做不到,在香港制度下无法推行,甚至连引入内地的大数据追踪技术,以阻截传播链都顾虑重重,又如何遏止疫情?那可是人命攸关,西方文化可以奉行达尔文主义,视人命如草芥,但那又是否是香港市民所能接受的呢?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