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港事港心/全民检测筹备工作不能停\吕明华

2022-03-24 04:24:5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本港第五波的Omicron疫情始于2021年12月下旬,数名以“货机机组人员”身份飞返香港的国泰机舱服务员没有依照抵港后,须在家自我隔离的规定,外出活动,造成Omicron变种病毒开始在本港社区传播。从政府数据中可见,自第五波疫情爆发以来短短3个月时间,已新增了近70万宗核酸检测阳性个案和逾37万宗快速抗原测试阳性个案,即总确诊人数已突破一百万大关,可见病毒传播率之高。即使目前确诊数字有回落迹象,但仍处于上万宗的高位平台期,未能松懈。

  香港的疫情为何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究其原因还是与政府抗疫策略的定位有关。自春节假期后,二月初政府便开始执行一些“大动作”,每天以封楼强检希望找出隐形感染者,但依旧无法遏止全港感染人数持续上升的趋势,更一度增至每天有数万感染者。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虽然政府以“动态清零”作为抗疫目标,但却未能采取相应的有效策略。

  在内地,“动态清零”已被证明是高效的抗疫策略。最关键的,是相关举措必须做到快速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和有效救治,方能达到所期效果。例如在疫情发生初期,只是某大厦出现感染者,政府的确可以针对涉事大厦,进行围封并对所有居民及其接触人士展开检测,锁定所有感染者,以达到对有关大厦的“清零”目的。但若然病毒已经在社区广泛传播,围封和强检的范围也应该相应扩大。当Omicron病毒已在全港社区留下传播链,就算继续进行“局部”的“动态清零”,也无法控制病毒透过隐形传播链在其他社区无阻碍地传播。

  虽然进行全民强检是香港彻底走出疫境的最佳途径,但是仍有难以解决而必须面对的大问题。首先,香港现在每天依然有万多宗确诊个案,其实还不包括尚未上报的数字,进行全民强检后,势必一下子出现数以万计的新增患者,届时如何处理如此庞大数量的确诊者?若是处理不当,甚至可能引起疫情反弹,所以特区政府宣布暂缓全民强检大计,可以理解。至于今后香港会在何时采取哪种全民检测模式,尚待政府公布,但相关筹备工作不能停止。此文建议进行全港分区检测,以达至“清零”目的,详述如下。

  时机和方式极重要

  政府虽暂缓全民强检,但不代表“躺平”。从筹备角度而言,日后可以考虑进行大区域的病毒歼灭战,例如将相邻地区划为一个检疫区(西贡区/观塘区约120万人,黄大仙区/九龙城区约83万人,油尖旺区/深水埗区约76万人,葵青区/荃湾区约81万人,沙田区/大埔区约100万人,屯门区/元朗区/北区约150万人,香港区约120万人,离岛区约18万人),每区约有100万居民,作为每一天的检测目标。假设每天的检测能力是100万人次,以上所有的检测区可以在八日内完成全部检测,之后再重复第二次及第三次检测。经过三次大“排查”,隐形传播链存在的机会已经很微了。分区检测的好处还有一个,就是未必需要施以全港禁足,值得政府慎重考虑实施,令香港可以早日走出疫情的困扰!

  前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荣誉会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