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事论事/强化抗疫成效 坚定落实“清零”\梁美芬

2022-04-02 04:24: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卫生防护中心昨日公布新增5823例确诊,再多120人染疫过世。至目前为止,第五波疫情累计超过115万人感染,7732人死亡。最近,很多专家讲第六波疫情已经在路上,如果不未雨绸缪,感染人数又将达到数百万人,这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香港到底应该走什么样的抗疫路,才能降低市民的感染率及染疫死亡率呢?我有以下建议:

  从六方面完善抗疫工作

  (1)坚定贯彻“三减三重一优先四集中”的抗疫策略。第五波疫情出现高死亡率,背后有人手短缺、隔离设施不足等原因,同时也暴露出有关部门以往一些工作上的不足。现在疫情稍见缓和迹象,应把握时间为第六波作预案,准备足够的隔离治疗设施,趁早筹备未来所需的人手,汲取有效经验,决不能让第五波的惨痛悲剧重演。

  (2)放下无谓争论,一切以实效、低死亡率作为抗疫成功的指标。

  (3)谨慎放宽机场入境限制,并向市民解释清楚这并不等同“躺平”。香港由于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不能忽视与外国必要的经贸交流,但政府必须平衡两者之间的利益,不能光为了对外贸易而牺牲公众健康和安全。外国到港人士须隔离至少七天,同时要确保过程中严格执法,不容许有漏网之鱼,严格执行“外防输入,内防扩散”。

  (4)必须保护好长者及儿童,积极推动疫苗接种。包括继续为独居长者、安老院舍提供上门接种服务;同时疫苗通行证范围应扩大至所有学校,包括中小学、大学、幼稚园,保障学校安全,以免4月19日开始的面授后,引爆新一波疫情。

  (5)中西医结合治疗。目前医管局对中医药的应用,集中在轻症和康复者两方面,但多项研究已证明中药在治疗重症方面也有显著成效。2020年武汉市中医医院治疗新冠重症病人,发现中药早期干预能明显减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由52.9%减至18.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加用中药比起单用西药能让重症新冠患者转危殆的机会率,由24.37%减到3.68%。政府为市民派发药品等抗疫物资时,可将中成药加入考虑,同时令市民有更多的选择。

  (6)善用“紧急法”。除了为内地医护及内地药品来港开绿灯之外,还应有助于改善私家医院增拨资源和促进前线抗疫工作的效率,确保动员一切可动员的力量和资源,令“通关”可期。

  总体而言,特区政府必须兼顾“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平衡。长远必须与内地恢复“通关”,为下一波疫情做好准备;短期内则要保障市民的日常生活。“动态清零”是国家的总体抗疫方针,特区政府必须明白,不管是与内地恢复“通关”,还是令市民尽快回复正常生活,都必须达到这个目标。

  特区政府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坚定抗疫路线,不能左摇右摆,并应主动学习内地的抗疫经验。在第六波来临之前,我们应抓紧时间,全力发动公务员、社区团体、同乡社团、义工队伍齐心合力,走出一条以融入国家大局为最高目标且最符合香港最大利益的抗疫之路。其实,无论香港的抗疫路要怎么走,必须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减少死亡、减少重症、减少感染”,就是对香港市民最好的交代。

  坚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第五波疫情来到今天,我们的抗疫工作依然有很多地方需要加强、加快,需要继续发动更多可以动员的民间力量,26个同乡社团自救模式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了各种人、财、物的援助和力量,确保了不少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体现出“生命至上”的宗旨,值得借鉴和推广。只要政府进一步发挥主导角色,全方位动员带动各部门配合,相信效果会事半功倍。

  与内地“通关”是不能动摇的硬任务。疫情不会永远持续,香港长远要抓住国家“十四五”规划等机遇,为经济发展注入新能量,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同时,也要着手解决积累多时的深层次社会矛盾。香港经历了各种风雨,难得迎来良政善治的新局面,要把握好机会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目标,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今天香港的繁华是上一辈付出的汗水的回报,我相信香港人不曾忘记香港的狮子山精神,有危难时都能团结一心,同舟共济,那春暖花开,万物向阳的美好时光一定会如约而至!

  立法会议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