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的“暑假”有望在本月底结束,分批复课,但幼儿园复课的难度甚大。
原因是幼儿接种计划开始得最迟,接种率也最低。尤其令人关注的,是下学年升读小一的幼童们,名义上在幼稚园读书3年,实际上多在家中上网课、戴口罩长大,老师的面难得见上几次,同学也几乎没有“同窗”的经历。这批小一新生将是非常特殊的一群,各方都要提前准备,做好配套支援方案。
上网课与面对面授课是完全不同的体验,教学效果可以有很大差别,对于高年级且自制力强的学生来说,上网课问题或许不大,但对幼儿园小朋友却是另一回事。过去两年多来,孩子们学到了什么、知识结构如何,都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上幼稚园学习,不仅是学知识,也是过集体生活,学习如何与同龄人相处,并在互动过程中掌握各种能力。然而,这些小一生基本上都是家中面对父母,网上面对老师,没有多少同学间互动的经验,开学后如何,要密切关注。
疫情没完没了,不少成年人需要看心理医生,幼儿就更不懂得如何处理情绪问题,极端情况下或会衍生极端行为。家长们忧心孩子功课,也因为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分配问题而争吵,彼此间充满张力,有人形容是“困兽鬥”。有调查显示,超过九成幼稚园高班学生的家长有疫下教养的压力;另一方面,仅3%的家长认为孩子对升小有准备,逾半人对升小有焦虑。
疫下幼童教育的缺失是显而易见的,特区政府教育部门需要认真看待,做好充分准备,为学童提供配套安排,包括评估小一生的学习能力和行为问题,安排社工及心理学家及时介入。学校及老师在小一课程内容及教学进度上,都要因应实际情况进行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