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有话要说/只要努力,一定可以成功\潘丽琼

2022-04-04 04:23:5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此文见报之时,正是在新加坡庆祝香港回归廿五周年之“细看香港”微型艺术展开幕日。我们横跨两年精心筹划,提早十天飞往狮城准备。今次是首次登陆新加坡,更是2022年世界巡回微型艺术展览第一站,紧接是六、七月在香港、七月底东京和九月首尔站。新加坡和香港向来是双城记主角,历史背景和华人社会的生活习惯很相似,我有信心展览一定会惹起当地人共鸣的。

  虽然疫情令关山阻隔,连星港互通美梦的旅游气泡也破灭了,但我们不气馁,主动把香港独特的建筑、景点、美食、节庆、人物、历史和文化,浓缩成一件件微型艺术品──由长洲抢包山、飘色巡游、大澳文物酒店、北角皇都戏院、大坑舞火龙、湾仔蓝屋、利东街、观塘裕民坊、中秋灯笼、中国冰室、旺角花墟到大澳文物酒店,一一放入“行李箱”,带到千里之外的新加坡朋友面前,伸出友谊之手。

  追溯起来,西方的微型艺术源自欧洲的宫廷艺术,手工精致,不是徒具外壳的建筑模型,而是立体呈现生活细节,栩栩如生。但富丽堂皇的微型艺术传到香港,便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变得非常生活化和本地化。微型艺术的材料丰俭由人,香港人的聪明灵活,用木头、黏土、布匹及纸张,甚至废物,造成大千世界,化腐朽为神奇。

  每件作品是写给香港的情信,以看似微不足道的微型艺术,以小写大,以“百步之内,漫游香港”为目标,过去十年间走遍美国洛杉矶、澳洲悉尼、日本大阪和东京、台北和内地十一个省市,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南京、郑州、济南、西安、成都、贵阳、长沙和武汉。每当见到当地人定睛“细看”香港,对巧夺天工的“小小香港”赞叹时,即使经历多天隔离、即使不眠不休准备、即使前年在上海马路上跌倒受伤,要坐轮椅去一站杭州、即使从此膝患不能跑步,我都觉得辛苦是值得的。

  由于疫情令其他艺术家不能同行,我和同事两人分饰多角,包括通宵布展撤展、带领贵宾导赏、接受传媒访问,主持工作坊等等,都甘之如饴。我教导当地大小朋友,用树脂黏土做香港美食,例如叉烧肠粉、黯然销魂饭、沙嗲牛肉面、丝袜奶茶和红豆冰等。看他们聚精滙神融入香港文化,快乐从心底涌出来。

  前年底在武汉最后一个工作坊,我教当作朋友做冰淇淋,小朋友乐不可支,有小男孩问我何时走呀?我说“明天”。他鼓起小脸蛋说:“老师,我现在已经想你了!”有小朋友买我小礼物,大朋友请我吃晚饭,我借微型艺术代表香港当上文化大使,和异地朋友建立友谊,轻于鸿毛,重于泰山。

  经历了2019年社会动荡和两年多疫情,尤其第五波凶险严峻,香港人的国际形象和自信心都受到极大冲击,但我爱香港,对这个小城充满信心。以香港女儿身份,借着团队呕心沥血的作品,擦亮香港的品牌。深信香港魅力无法挡,只要努力,一定可以成功征服更多世界粉丝。 资深传媒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