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选举进入最后阶段,候选人李家超出席七间电子传媒合办的“2022行政长官选举答问会”,回应记者及市民提问。李家超由宣布参选,到开展选举工程,再到正式推出政纲向市民介绍施政蓝图,给外界一个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为政不在多言”。
体现以“结果为目标”
李家超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向市民画下大饼,甚至没有为了争取支持到处开“空头支票”,这些选举期间的“常规操作”都没有在李家超身上出现。相反,他的施政理念和政纲重视实效结果,强调如何操作落实,政纲没有讲过一句过头话,更没有其他政治人物的夸夸其谈、滔滔不绝。他的务实特点在民粹式的选举中当然是弱项,但中央完善选举制度,就是要将选举回归选贤与能的初心,选出德才兼备,能干事、敢干事、幹成事的特首。香港市民也不是第一日经历选举,不是第一日听政治人物的选举语言,市民需要的是真正解决问题,具执行力的强势特首突破困局。李家超这个“非一般政治人物”,或者正是香港当前最需要的。
李家超政纲提出四大纲领:强化政府治理能力;土地和房屋供应方面提速、提效、提量;提升香港竞争力,强调持续发展;建立关爱社会,重视青年发展。这四大纲领的最大特点,是相当务实贴地,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李家超重视执行,所以将很大篇幅用于强化政府管治效能和效率上,除了架构重整、广纳人才之外,更提出在政府内部制订目标,设置KPI(关键绩效指标),他更提出新增一个应急动员机制,在应对危机时,可以确保有一个肯定的动员公务员数目。
这些表面上不是什么“石破天惊”建议,但实际上却是对政府治理的一次改革,在不同政策范畴设立工作指标,既然有指标,自然就涉及衡工量值以至陟罚臧否的问题,通过指标推动施政,从而纠正公务员团队以往“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风气。新增应急动员机制,明显是汲取了第五波疫情教训,公务员团队在疫情爆发时左支右绌,动员无力,甚至先天下之“休”而“休”,过分依靠民间自发力量来支撑局面。香港未来仍是风险环伺,可能是疫情,也可能是各种危机,李家超设立应急动员机制,目的就是加强公务员的动员力、战斗力,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其实,不单是应对危机,香港要破解各种深层次矛盾,落实各项施政,公务员团队都是主体,不大力提升管治效能,所有宏图大计都无从说起。李家超第一项纲领就是强化政府治理能力,是捉中了问题的核心,提升管治效能正是解决房屋问题、发展问题、民生问题的根基。李家超强调“以结果为目标”,实质上也是要在政府加入“结果为本”思维,由以往的程序主义,转为兼顾程序和效率。这些政纲或者没有太大冲击力,没有振奋人心的词汇,但却是有的放矢,对准了香港管治问题。
类似的务实内容还有很多,例如在房屋问题上,李家超提出加强统筹,简省程序,成立“公营房屋项目行动工作组”审视和研究公屋提前上楼计划,亦会设立“土地房屋供应统筹组”审视生地变熟地的流程等建议。外界却有声音认为李家超房屋政策力度不够。什么是力度不够?是指李家超没有提出大规模的造地建屋计划,没有大的建屋蓝图?但问题是香港已有明日大屿和北部都会区计划,李家超亦表明继续推动,难道为了博取眼球又要搞出一个“南部都会区”计划?
在建屋问题上香港需要的是提速增量,办法就是简省建屋程序,压缩建屋及上楼时间,李家超提出的房策,虽然没有夸张的政治承诺,但却是对准以往觅地建屋上架床叠屋、政出多门、重重审核的问题,推动土地供应提速、提效、提量。这些建议都有很强针对性,政府完全可以做得到,绝非空中楼阁。
实事求是稳打实干
李家超很多政纲建议都是来自社会各界,他在竞选过程中广泛接触各界听取意见,甚至曾一日走访十多场会议,这些业界建议不少都反映在李家超的政纲之上,就如加强地区基层组织以及团体联系,在18区成立地区服务和关爱队伍等,都是充分吸纳了各界意见,特别是设立地区义工队,更是汲取了第五波疫情经验,认识到地区义工网络对政府的补充作用而提出来。这些政纲建议都反映他的施政作风:“不在多言,重在落实”。
李家超出身警队,之后加入政府管治团队,由副局长逐步晋升至政府二把手,这样的经历注定他不会是一个选举人物,不会是一个传统政客,不会为了争取支持、吸引传媒眼球而抛出各种大计,他的政纲确实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愿景和大饼,但同样没有空言,建议都是务实贴地,实事求是,稳打实干。
《史记.儒林列传》记录了西汉大臣申培与汉武帝的答问。汉武帝问他治乱之事,申培回答说:“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这正是针对汉武帝的“好文词”而来。香港今日需要的不是“好文词”、“好空言”的特首,而是实干作为、不多言不空言,讲得出做得到,带领香港“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领导者。
香港文化协进智库高级副总裁、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