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国际关系/中欧加强战略合作 携手推动世界和平\宋鲁郑

2022-05-17 04:24:0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虽然乌克兰冲突还在持续,但五月已经变成美国的“东亚月”。先是总统拜登与东盟举行推迟的元首高峰会,随后他将首访亚洲。不仅与韩国新任总统尹锡悦以及日本首相会晤,还要举行四方安全对话。

  拜登这次东亚行打破很多惯例:向来都是韩国新任总统千里迢迢去美国访问。美国要来亚洲,向来也都是先访日本,后去韩国,这次都反过来了。这和美国打造的东亚包围圈韩国相对薄弱有关。

  中欧相互依存度上升

  拜登任职一年多来,去过两次欧洲,显示大西洋彼岸仍然是美国的外交中心和核心利益所在。但这次打破惯例的东亚行表明,还没从乌克兰腾出手来的美国要大力东望了。

  根据美国皮尤的最新民调,67%的民众认为中国是主要威胁,竟然超过俄罗斯的64%!足见中国在美国上上下下的“地位”。如果以中美贸易战为标志,双方全面激烈交手已经四年。现在回过头来看,美国最失败的是贸易战,代价沉重且几乎一无所获,大有偃旗息鼓之势。下一步可能会是再掀外交战。

  一直到2018年,中国的外交形势还相当有利。但仅仅一年,美国连续出手:通过孟晚舟事件破坏了中加关系。其实加拿大很清楚这是美国的陷阱,当时加拿大驻华大使就公开反对,还表示美国取消引渡符合加拿大利益。但是加拿大根本不是一个真正能做到自主的国家,不管抓人还是放人都说了不算;破坏中英关系则是利用香港修例风波进行煽动暴乱,但中央政府制定香港国安法和完善选举制度,落实全面管治权和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瓦解其作用;对澳洲则是通过禁用华为5G设备和新冠病毒溯源两大议题达到目的;中印关系则利用双方的领土争端。

  面对美国这样的强大对手,中国过去是加强和俄罗斯在内的各国合作,同时拉住欧盟。但乌克兰冲突发生后,俄罗斯被西方孤立、“妖魔化”和消弱,它能够替中国分担压力的能力下降,甚至形象受到损害的俄罗斯如果对中国表示支持,也容易被“污名化”。

  所以在这种新形势下,欧盟、中国相互之间的重要性较过去明显上升。中欧关系现时有两个突破点。

  一是俄乌冲突。目前欧洲最迫切的挑战和最大的战略需求就是结束这场冲突。这一点和中国立场一致,但却和美国相反。美国不仅可以大发战争财:卖军火、卖石油、吸引全球避险资本,还能从战略上削弱俄、欧。

  此外,美国有利用乌克兰消弱俄、欧、中的战略意图,即把俄国和美欧冲突演变成中俄对欧美。但这并不符合欧盟战略利益。真要发生这一幕,欧洲的战略自主就彻底没有可能了。所以中欧在乌克兰冲突中有着巨大的战略合作空间。具体讲,欧盟非常希望中国利用它的影响力发挥劝说作用,中国也一直表态愿意和其他国家一起斡旋。

  加快落实中欧投资协定

  二是中欧投资协定。中欧投资协定是中欧之间战略性的合作,也与法德两大欧盟核心密切相关。德国由于历史因素不是一个“军事正常”国家,不能独立发展军事和介入全球地缘政治,它能立足于世界的只有经济。目前德国对华出口占整个欧盟的一半。德国能够在疫情后迅速复苏,也和中国的拉动密切相关。这就是为什么默克尔任总理16年,12次访问中国,但访问日本只有5次。现在德国经济受到这场冲突的严重影响,中国的作用更加突出。法国之所以支持德国,既是为了法德一致,也是为了拉德国支持它积极主张的欧洲战略自主。

  所以乌克兰冲突发生后,中欧都有重启投资协定的强烈意愿。但是欧洲和美国外交有一个重大区别。美国实用主义强,可以为了里子放弃面子,欧洲则时常相反。

  法国1964年率先和中国建交,但领导人访问却因为法方强调中方应该首先来访被一直推迟,以至于戴高乐错过和毛泽东的历史性见面──他撰写的回忆录都预留了专章。后来的庞比度总统也是因为癌症晚期,不想再步戴高乐后尘,才率先访华。

  反观美国,和中国尚未建立外交关系的一段时期,却能基于国家利益优先原则,实现尼克松的北京行。美国能抛弃阿富汗也是一个实用主义大于面子的例证。

  所以考虑到欧洲的特点以及中国面对的国际形势,中欧投资协定显得更为重要。美国抛弃阿富汗是为了集中精中力量对付中国,但中国手上可集中的力量也不少。这不仅仅为了一个投资协定,而是借重启这个协定稳固和深化中欧关系,同时向外界显示中国有能力打破美国的围堵。这个意义远远超过一个协定。

  旅法政治学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