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疫情明显反弹,特区政府昨日宣布将现行大部分抗疫措施延长14日到本月29日,同时收紧对酒吧、酒馆、夜店及夜总会的限聚要求,自本周四开始,进入上述场所必须先出示24小时内有效的快测阴性证明。有关措施能否遏制疫情反弹趋势有待观察,但时间不等人,疫情也不等人,特区政府需要因应形势变化,尽快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5月下旬本港实施第二阶段放宽措施后,疫情调头回升,每日确诊个案由200至300宗,增至现时的700至800多宗;观乎污水检测、围楼强检、学校呈报个案等指标,都在上升轨道,不明源头个案也在增加。本地病毒即时有效繁殖率则由四月份的0.5升至2,代表一个感染者由平均可以传染0.5个人增至2个人,本港确诊个案破千看来只是时间问题。
更令人担忧的是,现时Omicron的多个亚型都在香港出现,如BA.4和BA.5,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即更容易突破现有疫苗的保护屏障,传染性更高。这两种病毒在美国升幅很快,虽然尚未在本港大幅蔓延,但足以敲响警钟。
特区政府微调抗疫措施是完全必要的,特别是针对酒吧这一类高风险行业,更要重点监察。酒吧业重启才三周时间,就爆出6个群组,如果继续坐视不理,势必引发更大的问题。
现在是香港抗疫的关键时刻。一方面,为迎接回归25周年庆典,特区政府希望营造宽松环境,市民希望有节日气氛,商界希望维持经济复苏的势头;但另一方面,由于社区传播链一直未断,第三针疫苗接种率有待提升,疫情恶化的可能性无法排除。因此香港抗疫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及时调整,必要时收紧抗疫措施,正是为了保障公众安全,为了更长远的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