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会内外/发展创科为国家富强贡献力量\邱达根

2022-07-09 04:24: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2014年,笔者参加香港专业界别的访京团,其间有幸获得习近平主席接见。回港后,笔者继续全情投入推动本港的创科发展。八年后笔者出任立法会议员,见到习近平主席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一想到过去25年来国家和香港特区的长足发展,心中激动不已。

  回归后,中央一直对香港给予大力支持。自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当中的“港澳专章”逐渐确立了中央对于香港的清晰定位和科学规划。其中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央更加高度重视。习近平主席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促进香港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支持香港科技界为建设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善用惠港政策推动创科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系列国家战略和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为香港创科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2017年,《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正式签署,并成为建设世界级湾区的蓝图。其后国家在2019年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落实促进大湾区十一个城市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上互联互通的政策措施。去年发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更是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又提出推进深港河套等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深化内地与香港的创科合作关系。

  另一些政策则从不同方面优化、补足特定创科发展要素和产业,例如《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为港企和港人提供更多投身高端专业服务业的机会。国务院早前印发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定下了多个重点发展方向,包括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等。这些方向均对应香港较有优势并锐意发展的政策范畴,有利香港与南沙进一步合作。

  此外,香港拥有1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6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其研发工作涵盖多个科技领域。自2019年起,国家科研项目及资助计划开放予香港研发人员,香港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亦可申请内地的科技资金,并在香港使用,加强科技合作。凡此种种,皆是国家推进香港创科发展的不竭动力。

  所幸的是,香港特区政府亦推出多项政策配合国家战略。随着时间,施政报告和财政预算案内与创科相关的篇幅越来越多,足见当局高度关注。以上届政府为例,五年间共投放1500亿元,例如当局增加“未来基金”对“香港增长组合”的分配,成立50亿元“策略性创科基金”,用来投资具战略价值的科技企业和项目,又成立50亿元“大湾区投资基金”,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机会。这些措施均表明特区政府一改以往被动做法,改为更积极主动出击,为重要的创科项目引进资金。

  除此以外,当局计划在北部都会区建设新田科技城,将落马洲及新田一带的地方与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协同发展。这个香港历来最大的创科平台同时是“InnoLife Healthtech Hub生命健康创新科研中心”的选址,为进一步推动生命健康科技发展提供完备配套设施。正因为中央的重视和支持,特区政府的管治团队和业界才有莫大信心将香港建设成国际创科中心;香港加紧步伐发展创科,在短短5年间孕育出18间原生独角兽企业。

  本港创科发展的一些环节诚然存在挑战,有待突破。笔者作为科技创新界的代表议员,冀望在议会内外与扩大职能后的创新科技及工业局携手合作,攻坚克难,也会在新加入的数字化经济发展委员会出谋献策,为香港与祖国的共同发展略尽绵力。

  科技乃富国民强之根本

  习近平主席时隔五年再次视察香港,抵达香港时指出:“我一直关注着香港,挂念着香港,我的心和中央政府的心始终同香港同胞在一起。”笔者想指出,习主席的关心是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出发,中央作出一系列战略决策和部署,不断推进“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实践,其实是引领香港与祖国共同奋斗。

  最后,笔者想跟读者分享习近平主席一段意义深刻的讲话。2014年6月9日,习主席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指出:“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幅员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捱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这句话说明了创科不仅是一门产业,更是现代国家富国民强的根本。笔者衷心希望广大市民明瞭此番道理,与笔者共同努力,一同将香港建设成国际创科中心。  

  立法会(科技创新界)议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