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教育思考/爱国教育的两个重要关注点\邓 飞

2022-07-18 04:23: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七月十六日,由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全力打造的爱国教育支援中心,在行政长官李家超、教育局局长蔡若莲等嘉宾的主礼之下,正式揭幕成立。同时,教联会、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和紫荆文化集团联合主办的2022年香港爱国主义教育高峰论坛隆重举行,国家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中联办副主任谭铁牛在论坛上发表视像致辞,内地和香港的权威历史教育专家、本地前线教育工作者在论坛上作主题演讲,为香港特区的爱国教育、历史教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导意见。回归25年了,爱国教育终于可以名正言顺、旗帜鲜明地正式提出,并配合专业的课程和教材设计,堂堂正正地进入香港学校的课堂教学之中!

  结合各方专家的权威意见,再加上个人的经验总结和反思,笔者认为,当前香港特区的爱国教育有两个重要关注焦点,需要在推行过程中特别注意和不断优化相关的教育措施:

  第一个焦点是爱国教育要达到什么重要效果。香港特区的爱国教育,并不是一般意义、泛泛而行的爱国教育,而是要与“一国两制”相适应,要与当前国际大环境和大变局相适应。诚如教联会会长黄均瑜在上述活动中的致辞所言:在当前中西方博弈的格局之下,我们的爱国教育要让香港的学生们摆脱西方“妖魔化”中国的话语霸权所设之陷阱。

  提升爱国教育质素与效果

  爱国教育,所爱何国?既包括历史文化的中国,更要爱当代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区是实行“一国两制”,这个“一国”,当然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国家已经容不下中国发展和民族复兴,各种围堵遏制政策层出不穷。对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体制之“妖魔化”更是无日无之,从未消停过。

  香港位处中西方交接之处,各种信息自由流通,西方“妖魔化”中国的言论,在传统媒体以及新兴媒体上氾滥蔓延。在校园课堂内有再多的国民教育内容,也难以抵销铺天盖地的抹黑诋毁。因此,推动爱国教育不仅仅是追求数量,比方说课时要足够、教材要充足等,更要有意识地追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爱国教育的实施,不仅需要立正面积极之正论,而且要驳斥负面抹黑之歪论。前者,需要既定的、事先准备的教材和各类辅助教学资源,以支持课堂内教学和课堂外活动;后者,需要即时的、临机处置的补充教学材料,对于在师生中乃至社会上开始蔓延的各种“妖魔化”怪论,予以迅速地反驳回应,以正视听,而且这种反驳回应是作为补充教学材料,随时提供给学校和前线老师的。

  第二个焦点是以历史科教育为载体的爱国教育所面临的全新学习心理学问题。当今的网络时代,是一个争夺(青少年)注意力和趣味心(Attention Catching & Interest Catching)的时代。网络科技主导的世界,对学生学习心理产生全然有别于过往的冲击和影响,继而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方法的成效。

  历史科教育是爱国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提起历史科教育,人们总是自然联想到,历史是由各种历史故事所构成的,而历史故事的趣味性是吸引学生喜欢上历史课的天然优势。

  设计新方法推动历史教学

  在笔者成长的前网络时代,各种充满历史元素的故事的确对我们充满及其有趣的吸引力。无论是历史演义故事,还是包含历史元素的武侠文学故事;无论是以图书文本的方式,还是以影视广播的形式,都能对当时青少年学生带来很大的趣味满足。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认识,不一定通过正经八百的历史科课堂来学到,课堂之外众多充满历史元素的故事,同样起到增进历史知识的巨大作用。历史故事的趣味性,诱导学生更多地了解历史,激发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动机,增进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最后由对历史的了解,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我们都是中国人”这种共同体的心理基础,就是在这种“故事趣味促进学习”的模式中打下的。

  但到了如今网络时代,网络故事与手机游戏的情节可谓无奇不有、远超想像。青少年学生对有趣故事的心理需求,前网络时代与网络时代并无区别,人总是喜欢听故事的。但两个时代相比之下,历史故事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其实难以比拼网络时代的各种光怪陆离的网络故事和游戏情节。正如打机不一定只玩“三国志”一样,实事求是地讲,比“三国志”更有趣的游戏,多如牛毛。奇幻的游戏情节,创意不受限制;但历史的游戏情节,始终不能过于偏离史实。这就决定了在青少年注意力和趣味心争夺的竞争之中,历史故事往往不如网络创意故事。

  一言蔽之,我们很难再以过去那种“故事趣味促进学习”的模式来推动历史教学。对于很多当今时代的青少年来说,历史故事并不见得特别有趣。故此,针对当今网络时代的学生,如何能够设计更具教学成效、更能提升学习动机的教学法,是推动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立法会议员、教联会副主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