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离世,这位英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一直深受当地民众爱戴。然而,在她离世后,英国国内和“英联邦”成员国再次掀起废除君主立宪制、实行共和制的声浪,同时也对英国过往殖民统治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不光彩历史进行批判。
事实上,英国殖民统治者曾经对包括加拿大、澳洲及新西兰的原住民犯下种族灭绝罪行,在非洲、加勒比海国家进行长期的种族隔离政策,歧视、剥削、排挤、掠夺原住民。相比起德国在二战后对犹太人的道歉及反省深刻,英王室对此默不作声,从未对受害的国家、民众作出真诚的道歉。
伊丽莎白二世离世对于大多数香港市民而言,只不过是一则普通的国际新闻,但一些媒体却别有用心地花大篇幅报道部分市民到英国驻港总领事馆门外排队吊唁的事,刻意放大有人向记者诉说难忘港英时代如何“美好”,还刊登一名年轻女生跪在伊丽莎白二世肖像前如丧考妣、嚎啕大哭的相片,刻意美化港英管治,借机抹黑特区政府。
然而,个别人对港英“殖民统治”时期的缅怀并非建立在正确的历史观之上。事实是,港英管治香港150多年间,严重歧视华人,对华人发展进行多方面的限制、对社会资源进行了大肆掠夺,港英政府将香港打造成“生金蛋的鹅”也纯粹基于英国的利益需要。
而在回归前匆忙在港推动所谓的“民主化”,也是为了港英政府“光荣撤退”的目的,为未来干预香港事务留下一颗又一颗的地雷,这些行为绝非一些人口中的所谓的“良政”,更不是港英政府赐予香港人的“恩典”。
香港回归祖国已25年多,但日常生活中和制度内仍保留着不少“殖民色彩”,相反在全面推行爱国教育、国民教育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导致长期以来部分青少年的国家和民族认同感偏低。培养青少年正确国家观,特区政府责无旁贷,在教育上必须加快推动“去殖化”,坚定推行国民教育,用客观的事实向学生说明英国在全球各地的殖民掠夺历史、港英时期华人面对怎样的歧视、港英政府又如何打压香港内部的爱国声音。
香港回归25年来,在祖国全力支持下,在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我们要让青少年在成长的各个阶段能够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发展都与国家息息相关,自己也可以在国家发展、香港发展的过程中获得红利,不断增强青少年对国家的认同感,产生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