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以基建拉动经济助力青年发展\香港华菁会理事 姜 拓

2022-10-30 04:24: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青年缺乏向上流动的机会,是一个全世界普遍面对的问题,非香港独有。由于全球经济放缓,产业结构固化,加之近几年疫情原因,相关矛盾越来越突出。包括欧美在内的不少国家或地区,也出现青年人以游行示威的方式,表达对代际间和阶层间存有巨大差距的不满。

  香港本身作为一个以金融和地产为主导行业的经济体,如果没有超凡举措,单凭在框架内修改政策,情况虽有帮助,却终究不是治本之策。但我们看到,行政长官李家超的首份施政报告,已充分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做了相当令人振奋的政策规划。

 就业是民生之本,住房是安民之钥。青年有良好的就业机会、置业机会以及住房条件,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年对香港社会的信心。综合国内外及本地的经验来看,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涉及类似新市镇的建设,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利基层青年发展。以上海为例,上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面临着城市老化、青年就业不足、国企以及传统国营工厂转型困难等问题,最终起到破局作用的是九十年代开发浦东新区。调存量不如做增量,以一个崭新的浦东,起到了牵动上海转型发展牛鼻子的效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有“中国药谷”之称的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外高桥保税区、临港产业区,支撑起了上海发展的新篇章,完成了城市转型的接力赛,也为青年就业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表明,本届政府会全力推进北部都会区建设。区内已开展多项大型发展项目,并会在不同环节提量、提速、提效、提质。政府会全力推进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厦村及元朗南等已启动工程的大型项目,新田科技城等发展项目已展开规划。预计北部都会区完成发展可容纳约250万人居住,相当于目前香港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基建拉动就业,就业促进消费,消费拉动产业,产业反哺基建。本届政府继续推进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这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青年一代的住房问题,更加能催生就业机会,让年轻人透过不同方式实现个人抱负。

  期望特区政府能继往开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幹,通过一个个大专案、大基建拉动经济,改善民生。让香港市民看到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行政长官,一个以民为本又有效率的政府,一个自由开放而又公平公正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才能孕育出一大批爱国爱港而又生机勃勃,具有国际化视野又有脚踏实地苦干精神的香港青年一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