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井水集/最低工资不能是摆设\龙眠山

2022-11-10 04:23:2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劳福局局长孙玉菡昨日表示,将认真检讨最低工资机制,考虑引入方程式计算。这一表态回应了公众关切。

  最低工资冻结两年后,早前劳资双方达成共识,时薪由37.5元调升至40元,最快明年五月落实。然而,这一水平并不能反映真实工资情况。根据政府统计处资料,去年5月至6月期间,时薪在37.5元以下的雇员只有1.43万人,仅占私营机构雇员总数的0.5%;时薪低于40元的,也不过7.33万人。等到明年5月落实新的最低工资,已是两年过去,相信有关数字还将下跌。

  这一统计数据符合市民在现实生活中的观感。快餐店的低薪向来备受诟病,但现时聘请洗碗工或服务员,时薪若没有60元,别指望招到人。政府外判保安清洁服务,由于招标时采价低者得的机制,工资普遍压得较低,曾引发罢工抗议。现时新合约都在50元以上,但饶是如此,仍经常闹人手荒。在这种情况下,将最低工资定在40元,令人有不知今夕何夕之感。曾有人批评时薪40元增加营商成本,向商界“落井下石”,恐怕是言过其实。

  若是横向比较,香港的最低工资水平就更加拿不出手。在发达经济体中,日本和英国的人均GDP低于香港,但最低工资都高过香港。在“亚洲四小龙”中,香港也是垫底。且不说新加坡的最低工资约66港元,比香港的高出一大截,就算是人均GDP最低的台湾,月前已将最低工资调至176新台币,约合43.46港元,比香港高出约8%。

  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最低工资水平低于综援,这如何能鼓励市民工作?如何符合设立最低工资的初衷?

  最低工资与现实严重脱节,不是“一年一检”这种小打小闹的改革可解决。施政报告提出优化最低工资的检讨机制,大方向完全正确。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