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知微篇/美“零和博弈”心态不利对华关系发展\周八骏

2022-12-01 04:24: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拜登入主白宫后,承继特朗普政府后期视中国为美国最主要对手的战略,但在对华策略上做出调整。

  2021年3月3日,拜登上任美国总统不足两个月,发表《国家安全战略临时指引》,称中国是“唯一有潜力结合经济、外交、军事和科技力量,从而对稳定和开放的国际体系带来持续挑战的竞争者”。当天,国务卿布林肯发表其上任后首份外交政策演说,称对华关系是美国“21世纪最大地缘政治考验”。关于美国对华策略,布林肯称:“在应该竞争的时候是竞争性的,在可以合作的时候是合作性的,在必须对抗的时候是对抗性的。”国际战略界和评论界概括为拜登政府对华策略“竞争、合作、对抗”三分法。

  一年又两个月后,2022年5月26日,布林肯发表题为《美国政府对华方略》(The Administration's Approach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的演讲,重申中国对“国际秩序”构成了“最严重的长期挑战”;但值得注意的是,关于美对华策略,撇除“对抗”而强调“竞争”。布林肯概括为三个词“投资、联合、竞争”,称未来决定性10年,美国要投资国内、团结盟国来与中国展开激烈竞争,以确保美国在全球的领袖地位。

  拜登政府为何撇除与中国“对抗”?在我看来,主要因素有三。一是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美西方主要力量为欧洲战局所牵制。二是中美均为核大国,发生“对抗”很难避免恶化为“冲突”,一旦爆发“冲突”就有可能从常规战升级为核大战。三是国际社会希企世界局势稳定。这三个因素,在2022年11月二十国集团印尼峇里岛峰会前,进一步凸显。

  在欧洲,俄乌冲突恶化为核战的风险急增。这是促使德国总理朔尔茨旋风式访华的一个重要因素。朔尔茨访华返国后面对质疑他访华的言论称,访华获中方承诺共同避免俄乌冲突恶化为核战,仅此一点就证明访华是值得的。

  在亚洲,佩洛西窜台加剧台海局势持续紧张。拜登在峇里与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谈后对媒体说,他从会谈得到的印象是,大陆不会在短期对台用武。这一番话,在相当程度上道破了拜登主动约见会晤的动机,也再次解释了美方对华策略撇除“对抗”的意图。

  在二十国集团峇里峰会期间,包括法国、澳洲等多国领袖争相会晤中国国家元首,反映中国的国际地位崇高,也折射各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加深演变、世界走到前所未见的十字路口心理忐忑。中美两国元首自新冠疫情以来第一次面对面会晤,安排在二十国领导人峇里峰会举行前夕,向世界发出中美两国缓和关系的信息,符合国际社会的殷切期盼。

  从中长期看,中美能否避免“对抗”?回答是:有可能,但很不确定。

  习近平主席在峇里会晤拜登时指出:“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只要美方不支持“台独”、同时坚守和平共处原则,那么,两国仍能够不对抗。问题在于,美方视中美关系为“零和博弈”,这就使得中美很难避免对抗甚至冲突。

  中美关系的关键依旧是台湾问题。2022年9月14日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通过了“台湾政策法案”。9月29日,共和党众议员麦考尔(Michael McCaul)与36位共和党人,提出众议院版“台湾政策法案”,不仅与参议院版内容相仿,而且,把参议院版删去的两项敏感条文重新写入。一是把台湾“驻美国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改名为“台湾代表处”,二是美国在台协会(AIT)处长任命必须经参议院批准,亦即等同于美驻外大使。经过11月的美国中期选举,共和党从民主党手中抢走众议院控制权。2023年1月后,共和党势将在众议院发起对拜登的弹劾,同时将加快推动众议院通过“台湾政策法案”。就美国民主党而言,无论基于国内政治还是对华基本立场,都将支持“台湾政策法案”。2023年上半年,台海局势将复趋危险。

  行政长官李家超曾指出,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必须树立底线思维。中美难以避免在台湾问题上“对抗”甚至“冲突”。因此对于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香港社会各界不能心存侥幸,而是必须做好准备。

  资深评论员、博士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