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事论事/应加强对美涉华涉港政策研究\王西铭

2022-12-20 04:24:4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美国国务院日前宣布,成立一个新的针对中国的部门“中国事务协调办公室”。而过去一年多来,美当局已经成立了四个与中国有关的机构,再加上原本已经存在的两个,换言之,目前已经有最少七个“中国小组”。“中国小组”氾滥,除了说明美国当局遏华的意图外,实际上也是在反映出美国对华的严重焦虑和极度心虚。这样的心态不仅无助于美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反而是在增加对华政策的混乱程度。但对于香港来说,这些机构几乎都涉及香港,因此除了要警惕美当局的极端举措外,也要加强对美国涉华涉港机构及政策的研究,以把握主动。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于12月16日为这一被称作是“中国小组”(China House)的新部门剪彩,该部门取代原先美国务院东亚局下的“中国科”(China Desk)。原本“中国科”已经是美国务院内最大的单一部门,新机构人数大幅增加达到近70人,结合国务院内外的中国专家和国务院各区域局处,跟横跨国际安全、经济、科技、多边外交与战略沟通的专家密切合作。

  成立这个机构的真正意图为何?表面上的说词必定是冠冕堂皇,布林肯在致辞中称,“中国小组”将强化沟通协调合作,以统合和强化对中国的政策,定出政策优先次序。并说,“中国小组”将确保美国政府能够负责任地管理我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竞争,并推进我们对开放、包容的国际体系的愿景,云云。

  显而易见,这不是一个着眼于构建健康美中关系的部门,而是意图强化美国当局对华遏制政策的机构。美国媒体Politico报道指出,该新部门有三个主要团队,分别是“传统双边事务”、“战略沟通”以及“中国海外活动”。有媒体引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说,新的架构将使每个地区机构及其合作的国家与国务院负责中国事务的高级官员建立直接联系。也就是说,不仅涉及美国国内政策,还将涵盖所有美国外交事务。

  新部门的成立其实并不令人意外,过去一年多来,类似针对中国的机构已经不断出现。

  去年3月1日,美国国防部(DOD)启动“中国特别工作组”(China Task Force);去年10月,美国中情局(CIA)成立“中国任务中心”(China Mission Center);今年11月29日,美国国防情报局(DIA)宣布组建“中国任务小组”(China Mission Group);今年12月8日,众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卡锡宣布成立“中国委员会”(China Select Committe)。如果再加上已有的“国会和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美中经济安全审议委员会”等,相关涉华机构已多达七个,这还不算美国政府各部门内部的对华部门。

  如此多的涉华机构,充分说明美国当局对华政策的极度焦虑。既要极力渲染“中国威胁论”,又忧虑过度的“妖魔化”所产生的严重对立不符美国利益;既要保持对华的必要沟通和合作,又担心无法达到对华的有效遏制;既要全面整合政府部门以集结力量对付中国,又想避免出现所谓的“新冷战”。美国这些焦虑的另一面是心虚,以为成立新组织、增加人员、整合资源就能有效应对中国挑战,实际上是在令对华决策机构更加臃肿,反而增加决策的不可靠性。

  事实上,设立新的针对中国的组织,负面效果已经显现。最典型的例子是,今年2月23日,美国司法部就宣布终止“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主要原因是:“认为它不公平地将美籍以及旅居美国的华人描绘为不忠诚。”有此前科,难保其他“中国小组”不会重蹈覆辙。

  当然,美国对华机构再多,其最核心的决策机构仍然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其遏华政策方向不会改变,未来政策推进或许会有快有慢、有多有少,但不可能出现重大转向。

  美国当局对华机构的调整,对于香港各界而言并非与己无关,事实上,几乎所有这些“中国小组”无一例外都会涉及香港,而以往相关机构的年度报告,也无一例外会极力攻击抹黑香港。上月17日,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发表的所谓“二零二二年报告”,对香港特区作出恶意诋毁和政治攻击,特区政府立即作出了批驳。这种批驳十分必要,但仍然需要对美当局政策更加深入及全面的把握,包括清晰掌握情况、了解政策意图、评估风险和作出应对准备。

  长期以来,香港都缺乏对外关系方面的深入研究,不仅是特区政府内部缺乏,香港各所大学或研究机构也非常欠缺。在新情况下,不论从哪个角度而言,未来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在被动中把握主动。

  智库研究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