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审讯进行,控方透露出“47人初选”案的更多案情,一个个新证据逐渐还原出一幅反中乱港分子企图夺取立法会控制权、迫使行政长官辞职、瘫痪特区政府和胁迫中央政府的拼图。其中多名被告认罪并转做控方证人,相信更有助公众了解案件的整体面貌。然而,一些人很明显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连日在内在外试图以各种方式骚扰、干预甚至向证人施压,再一次显示本案的受重视程度,以及遏止一切外来干扰维护司法独立的重要性。
内外骚扰控方证人
据昨日最新的案情披露,涉案被告支持“立法会35+”和“揽炒十步曲”,曾表示会不惜运用立法会议员的权力否决财政预算案,迫使行政长官重启政改,回应所谓的“五大诉求”,部分人更称代议士要有心理准备用任何手段瘫痪议会,还扬言会以“人生、前程甚至肉身及生命抗衡国家机器”。
可以看见,“初选”、“35+”和“揽炒十步曲”等计划的违法本质在这些证据面前越揭越明。此外,控方在审讯首日便提到,其中4名被告将以“从犯证人”身份作供,顶证其他被告。4名控方证人将于下周一起作供,相信届时公众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整宗案件的内幕,以及被告在案中扮演的角色。
然而,很明显一些人不愿意看见这样的事情发生。昨日在庭上播放其中一名控方证人的片段时,犯人栏内便传出嘲笑声,更有被告举起中指以示不满。更有甚者,上周五有5名男子闯入其中一名控方证人的店舖中用粗言秽语大声叫嚣,又用侮辱性词汇称呼,并滋扰其他顾客,要求有关人士亲自出来与其会面。这种种行为,都是有意无意地向控方证人施压,影响其作供的意愿。
负责审讯“初选案”的法官昨日特地提出警告,指首4名作供证人的身份已公开,如果任何人在他们作供期间试图骚扰或干预,或会构成藐视法庭,甚至被逐出法院大楼。可想见有关事件确实或多或少会对案件的公平审讯造成影响。
为何有些人如此不希望有控方证人出现,甚至要用到不同方法施压和威胁?是否因为相关人士的证供会更坐实他们罪成的嫌疑?在不认罪的情况下,没有人会想自己罪成,因此相关人等对控方证人会有如此强烈的不满,或许就不是什么出奇的事。另一个可能的理由,便是当案情和内幕越揭越多后,一些人再无法维持他们的“受害者”形象,也就再无法用道德或政治上的立场来争取其他人的同情和支持。
自从“初选案”开审至今,一大班外国政客、媒体就用各种方式试图干预本案的审讯,而万变不离其宗的,便是塑造被告是受害者的形象,并且用各种形式,包括抹黑国安法、在庭外排队一事上大做文章等等,来“证明”被告遭到当局“打压”。而这也是他们自诩能站在“道德高地”进行批判的最大原因。
“排队党”和刑毁法院
然而,当案件内幕越爆越多,这块“道德高地”还可不可以继续存在,就相当成疑问了。昨日的最新案情,已透露有被告曾声称要在国际战线和街头战线对抗中共,相信国安法实施后,外国干预触发的连锁效应会带香港走向“揽炒”。这不单只是颠覆国家政权,更有勾结外国势力之嫌。
可想而知,有些人必然不会想所有内幕被踢爆。届时不止罪名有可能增加,或有更多涉事者被曝光,自己苦苦建构起来的“无辜”形象也会被粉碎。此时不单止再无法得到公众的支持,连外国势力也难有插嘴的借口。而他们企图操弄民心的计划,亦会在此时宣告彻底失败。
“初选案”无疑是香港国安法案实施以来,审讯的最大宗相关案件,最近数日已发生多起怀疑有关连的事件,包括有人疑似“探路”在法庭内拍照拍片,又有人疑用钢珠击裂法院大楼的玻璃幕墙,还有所谓的“排队党”干扰正常聆讯,这些都在说明,有人试图干扰特区法院的公正审讯,破坏香港的法治。
在这种时候,司法机构更应展现出维护本港法治的决心,坚定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审理此案,确保案件能得出一个让公众信服的结果,彰显法律公义。唯有如此,才能巩固市民和国际社会对香港法治的信心,为香港由治及兴实现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