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论风生/融入国家创新网络 为强国建设做更大贡献\叶建明

2023-03-20 04:24:4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特区政府与国家科技部日前在北京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快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安排》(以下简称“安排”)。这是香港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以独特地位和优势,投身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主动作为,同时也是国家对香港关心的具体体现,是希望香港助力国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充分发挥独特地位与优势,更有作为的体现。

  在日前闭幕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在谈到“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统一大业时,习主席特别强调,“推进强国建设,离不开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作为中央对于香港地位和作用的最新表述,习主席讲话体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整体战略规划中,中央对港澳工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和期待。此时此刻,特区政府与国家科技部签署的“安排”,正是对习近平主席“推进强国建设,离不开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讲话的注脚和呼应。

  完善两地合作保障机制

  国家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签署仪式上表示,香港作为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国家科技部未来会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支持香港科研人员承担更多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深度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参与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支持香港发挥超级联络人作用,搭建国际高端科技交流平台,积极汇聚海内外优秀科技人才。

  “安排”包括六大合作重点:一是深化科研合作,提升香港创新科技能力;二是推动创新资源共享,深度融入国家创新网络;三是助力科研成果转化,培育壮大香港与内地高新科技企业;四是促进人员交流,开拓香港青年在创科领域的发展空间;五是发挥香港国际化优势,加速构建香港成为国际科研之都;六是强化统筹协调,完善两地合作保障机制。

  从安排的重点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深化双方合作,推动香港深度融入国家创新网络;二是发挥香港优势,加速构建国际科研之都;三是实现路径,通过强化统筹协调,完善两地合作保障机制。

  此次行政长官李家超拜访科技部,并与科技部签署“安排”,正值国务院机构改革,而其中重头戏便是科技部重组。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

  科技部重组意味着科技的重要性再度大幅提升,在科技规划、布局等方面,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和科技创新顶层设计等方面,进一步理顺科技领导和管理体制,更好统筹科技力量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坚克难,解决“卡脖子”问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特区与重组后的科技部合作,接受科技部指导,必将结出更加绚烂的创新科技之花。

  香港科研实力佳,是独特地位与优势的一部分。作为面积仅有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地区,香港拥有5所居于世界100强的知名大学,有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733.3万的总人口中,有3.6万名研发人员,也就是说,每204人中就有一人是研发人员。其中,有超过300名香港专家进入了国家科技专家库、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库等,光是中国两院院士就有约40人。

  香港每年也有大量科研成果问世,刊载在国际知名权威期刊上。香港一些科学家,还参与了国家航空航天等国之大者项目。

  转化科研成果实现经济转型

  但遗憾的是,过去多年来,香港的优势没有完全凸显出来,科研成果转化落后,迟迟没能实现经济的高质量转型,对国家科技进步的贡献也与其实力不匹配。国家着急,香港着急,香港科研人着急。

  随着2018年习近平主席对在港两院院士来信作出重要指示,香港与内地科技合作提速,创新科技开始进入快车道。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将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列入香港八个重点领域的发展中心之一。去年底,特区政府发布了《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对未来5至10年的创科发展制定战略规划和发展路径。这一切充分表明中央的战略思考和对未来发展的整体布局,也表明特区政府发展创科的信心和决心,以及香港为国家科技事业贡献智慧力量的自觉担当。

  相信在国家科技部的直接支持下,香港在融入国家创新网络,加速构建国际科研之都方面,必将出现新的质的飞跃。这其中,不仅特区政府、创科人才需要历史担当,手握充裕资金的金融家、企业家也需要在这历史大潮中,更有眼界,更有作为。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岛各界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