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国际观察/英国的尴尬与中欧关系新常态\张敬伟

2023-04-10 04:24:4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欧洲多国和欧盟领导人相继访华,英国首相却不在访华日程表上。英国脱欧变成欧洲孤儿。脱离欧盟的英国,不是欧盟自家人,欧盟作出的外交部署,自然和英国无关。当法德“双核”和欧盟巨头连续联袂演绎访华外交大戏时,英国成为尴尬看客。

  英国首相不愿意访华?当然不是。经济实力已被印度这个前殖民地超越的英国,会刻意忽略中国这个重要的贸易伙伴?在文翠珊时代,中英关系还维持着“黄金时代”的亮色。脱欧后的英国,为了摆脱欧洲孤儿的困境,希望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经贸“替代品”,譬如申请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进步协定》(CPTPP)。所以,英国首相难以访华的尴尬,不是基于经贸原因,而是因为投机功利的政治操作。

  英随美遏华损两国关系

  首先,英国脱欧,希望充当美欧之间的平衡者甚至协调者,但英国实力难以支撑起这样的角色。因此,作为“五眼联盟”成员之一,英国向美国输诚以假美国之威彰显英国大国地位。

  其次,脱欧之后的英国,孤悬大西洋中,和大陆上的欧洲国家不仅有难解的历史心结,也存在脱欧带来的现实矛盾。英国追随美国也是为了驱散脱欧后的焦虑和失落感。和欧盟被动追随美国的勉强不同,英国是主动追随和刻意逢迎美国,主动充当美国棋子。不管是盟友还是对手,只要美国有需要英国就会冲锋向前。譬如,英国加入美国主导的AUKUS,破坏掉法国和澳洲已签署的潜艇合同。美国对华“极端竞争”,在印太区域进行全方位遏制中国,英国也积极参与其中,英国也成为美国反华的吹鼓手。西方大国中,配合美国反华反俄最投入的就是英国。

  其三,法德两国是欧盟自主的代表,脱离欧盟的英国则是欧盟自主的破坏者。从乌克兰危机中英国追随美国的热情表现,就能看出英国破坏欧盟团结、反俄遏华的投机者心态。

  配合美国太投入,反华表演太激情。在此情势下,中国不会邀请英国领导人访华,英国首相在访华问题上恐怕也有自知之明。

  发展才是硬道理,英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被印度超越,当年的“日不落帝国”现在已经变了二三流国家。如果说脱欧成为欧洲孤儿是英国面临的第一重尴尬,配合美国反华反俄则是英国失去大国主体性的第二重尴尬,脱欧的英国还面临着国内分崩离析的第三重尴尬。新任苏格兰首席大臣优素福曾强调,苏格兰将坚持“脱英独立”不动摇的政策。

  2022年是英国最难堪的一年,唐宁街十号在两个月内换了三个首相。政治混乱则经济不堪。去年至今,破纪录的高通胀和民众收入缩水,使得英伦三岛罢工频仍。在G7国家中,英国经济堪称最差。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2023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0.4%,2024年将仅增长0.2%,这将是发达国家中最严重的衰退。

  失去大国实力只能攀附美国在全球招摇的英国,也不会有真正的独立自主外交。就当前的中英关系而言,中国当然不会邀请英国首相访华,即使英国首相有访华意愿也未必能够成行。

  中欧关系则进入新常态。中欧关系的向好变化始于去年11月。当时疫情阴霾依然笼罩中国,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能源寒冬也困扰着欧洲大陆。其时德国总理朔尔茨、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先后访华,蕴含着欧洲访华求变的意味。

  欧洲看好中国经济复苏

  中国经济复苏大趋势已成,也为中欧关系继续改善提供了助力。所以,如果说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访华为中欧关系“锦上添花”,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访华则意味着中欧重启对话更深一步。值得一提的是,欧盟主管外交事务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也将访华。

  中欧关系新常态,首先是“新”,其次是“常态”。就前者而言,中欧关系的“新”和疫情之前发生了本质变化──一方面,无论法德等欧洲大国还是整个欧盟,都受到美国对华“极端竞争”的影响和乌克兰危机的深度拖累,对美多了忌惮,但在焦虑心态下不得不追随美国反华。另一方面,面对乌克兰危机对欧洲的煎熬以及中国经济的复苏,欧洲大国和欧盟也不得不重新调整和校准对华关系,这也是中欧关系重启对话的关键原因,也确保了中欧关系在分歧中稳定前行。

  自然,中欧关系新常态中也充满不和谐因素。欧盟既有法德西意等老欧洲国家,也包括中东欧的波兰等新欧洲国家,更有立陶宛这样的反华小国。法德等老欧洲国家基于对华经贸关系的深度联系和欧洲自主,反对对华“脱鈎”。但是新欧洲国家,则代表了欧盟内部的亲美力量。正因为如此,德法两国领导人访华时,欧盟两大巨头也跟着来华。这意味着,法德等国和欧盟在对华立场上存在明显区隔──前者更“知华”,后者则对华立场相当复杂。尽管如此,欧盟是欧洲人的欧盟,最终还是要言行基本一致。

  脱离欧盟和甘为美国附庸的英国,在对华关系上则走一条危险歧途。在此情势下,要想修好中英关系,英国须改弦易辙。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