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论风生/区议会必须改革的三个理由\卫 昕

2023-04-26 04:24:4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特区政府对区议会改革的检讨已进入尾声。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023”开幕典礼致辞时强调,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并指出,我们还能允许区议会再被反中乱港分子操弄,成为祸害香港的“柱脚”吗?夏宝龙主任的致辞,给香港敲响警锺,社会各界必须重视和思考背后的深意。

  区议会是香港治理架构的最基层部分,是特区政府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关系到香港市民最切身的利益。一个符合基本法初心、致力于协助特区政府解决各种基层民生问题的区议会,对于“一国两制”实践能否成功、能否行稳致远,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然而,纵观近年来,特别是修例风波后区议会的表现,笔者认为区议会已经走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理由有三点:

  区议会须回复应有定位

  一是区议会定位发生异化,从非政权的区域咨询机构变成了反中乱港分子宣扬“港独”的平台。修例风波期间,一些反中乱港分子利用区议会选举的漏洞成为了区议员。但他们根本无心服务市民,只是将区议会变成宣扬“港独”、煽动社会对立的平台。严重破坏特区政府的权威与“一国两制”在港实施。

  二是区议会功能严重扭曲,区议会本该以服务民生为本,却成为基层治理的最大漏洞。区议会最大的功能是服务市民,就地区事务向政府提供意见。然而,2019年区议会换届选举后,当选的乱港区议员根本无心民生工作,有人甚至在办事处外贴出侮辱字句,拒绝为持不同政见的市民服务。笔者了解到,当时有市民希望区议员协助他们办理申领回乡证等相关手续,但有关区议员不仅不愿意帮助,还阻挠该名市民。这类荒唐事情在一段时期内经常发生,受害的始终是香港市民。

  三是区议会角色名不副实,从政府的“助手”变成施政的绊脚石。区议会应该是特区政府的亲密战友,维护行政主导的体制,担当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桥梁作用。然而,乱港区议员却在议会内刻意针对官员,拒绝与官员沟通,刻意阻挠官员参与区议会。同时,凡是政府的政策他们都会无理反对,特别是在疫情高峰期,有区议员仍然反对社区检测,完全不顾香港的整体利益以及市民的生命安全。

  事实胜于雄辩。一个不符合当初设计定位的区议会,必然会破坏香港社会的稳定发展。最终受害的必将是全体香港市民。中央要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特区要实现良政善治,广大市民需要“最后一公里”的贴心服务。从这个角度说,三者的利益是一致的、统一的,区议会改革势在必行,符合香港最根本利益。

  笔者认为,不论区议会如何改革,最根本的是要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事实上,在完善特区选制后,社会各界可以看到,“爱国者治港”原则已经在选委会、立法会以及行政长官选举中得到落实和充分体现,并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区议会作为特区治理体系的根基和底盘,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是应有之义,应该得到社会大力支持。

  政府要做好宣传讲解工作

  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表示,地方行政的检讨已进入尾声,今次的检讨有两个主要部分:第一,检讨区议会的职能和组成,使其“去政治化”,回复在基本法第九十七条之下应有的定位。第二,是强化地区的治理架构。他指出,区议会作为地区行政和咨询重要的一部分,仍然值得保留。而日后区议会的产生办法必须符合基本法赋予的定位和职能,有多种方式,并且将保留一定的选举成分,让爱国爱港并有志服务地区的人士可以透过多种渠道参与区议会的工作。至于来届区议会的议席数目,则与现届议席数目相若,让区议会有效地履行各项职能。区议员的酬金和津贴方面可以考虑维持不变,以支持区议员履行区议会的工作。

  笔者建议,特区政府完成检讨并制定区议会改革方案后,要向社会做好相关的宣讲工作,及时回应市民关切、化解疑虑,并以区议会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准,让广大市民真正从新制度中得到获得感、幸福感,凝聚人心,共同推动“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广西侨联青年委员会副会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