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李家超周二在出席行政会议前见记者时表示,地区行政检讨已进入最后阶段,区议会作为地区行政和咨询重要的一部分,仍然值得保留,但社会不能容许区议会被骑劫、瘫痪,需要从制度上防止颠倒黑白乱象在区议会发生,从基本上完善地区治理架构,提高地区治理能力,增强地区治理效能,让所有市民有所得益,增加市民的获得感及幸福感。
区议会改革势在必行。相信广大市民对于反中乱港势力在第六届区议会的乱港甚至渲染“港独”的言行记忆犹新。反中乱港势力借助黑暴和区议会选举制度的巨大漏洞,抢占区议会议席,试图把区议会变成反中乱港的基地。在选举期间,他们纵火、打砸爱国爱港参选人办事处,甚至以暴力手段威胁爱国爱港参选人;他们还向美国发送18区民政专员名单,助其拟定制裁名单,威胁选举主任。整个选举被他们搞得乌烟瘴气,选举的公正荡然无存。
当他们依靠“暴力盛宴”,甚至“吃人血馒头”上位后,不仅不为地区居民服务,相反,大搞极端政治化,试图将“一国两制”下的区议会搞成散播“港独”的平台。一些区议会开会宣读涉“独”宣言,唱“独”歌。有区议员贴出“本办事处不为任何蓝丝提供服务”及“蓝丝与狗不得内进”的侮辱性标语。他们还试图利用区议会这个“阶梯”,攻陷特区立法会,进而抢夺特区管治权。这样的区议会远离了香港基本法的初衷,违背了区议会服务广大市民的本质,对特区政府依法施政造成极大干扰,破坏了“一国两制”实践,更是危及了特区的政权安全和国家安全。
根据香港基本法,区议会属于非政权性的区域组织,接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就有关地区管理和其他事务的咨询,或负责提供文化、康乐、环境卫生等服务。毋庸质言,香港的地区事务有加强的必要,但必须去除“政治化”。去年疫情高峰时我们注意到,基层对社区服务的民生需求很大。由于第六届区议会几近失效,爱国爱港社团、义工组织及尚存的爱国爱港区议员等肩负起服务基层民众、为社区居民问医送药的责任,成为特区政府在非常时期的地区助力。这一现象提醒政府,加强地区基层服务对于特区政府施政和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具有积极意义。区议会有存在的合理性,但必须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达至完善地区治理架构,提高地区治理能力,增强地区治理效能的目标。
改革区议会的基本原则首先是必须将国安放在首位,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确保宪法及基本法规定的制度有效及持久落实。作为非政权的基层组织,区议会的工作只能是服务基层,服务民生,为市民幸福生活、为香港繁荣稳定添砖加瓦。区议会绝对不能给分裂社会、制造动荡,影响国安港安以任何空间。
其次,区议会改革必须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香港的地区治理必须牢牢掌握在爱国者手上,确保特区有效管治。特区的区议会,既不能成为反中乱港分子的培训基地,更不能成为“港独”分子的温床。对于区议会议员产生,资格审查委员会的作用必不能少。香港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后,社会生态发生极大变化,政府积极有为走向良政善治,民众大力支持积极配合,香港由治及兴的局面已然形成。但要维护来之不易的好局面,我们依然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从制度上铲除任何沉渣泛起的肇因。
第三,必须充分体现行政主导。特区政府必须抓紧地区治理工作,培养强而有力的地区服务队伍,全面加强地区动员能力。作为联系民众最紧密的群体之一,区议员的工作应该在行政主导下实现,这将有助于政府与基层互动,令政府政策顺利落地基层,以及政府听得到来自基层的声音,形成良性的沟通渠道,推动良政善治新局面。
区议员的来源还应该多元化。不单有选举产生,也需要从地区工作人士中产生当然委员,尽量避免有空降者缺乏地区资源而无法履职的情况。同时也要委任具专业背景的人士进入区议会,提升地区的管理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岛各界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