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会内外/湾区发展时不我待 行政立法加强合作提升效率\容海恩

2023-04-29 04:24: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一连四日的特区政府及立法会粤港澳大湾区访问之行圆满结束。在特区政府、广东省政府及相关市政府的精心安排下,访问行程紧凑且具针对性,议员犹如上了一课“精读班”,短时间内增进对大湾区内地城市最新发展及机遇的认知,收获丰富。议员透过亲身与当地业界人士及政府官员沟通交流,有助为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出新想法、新点子。

  国家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兴起了内地投资的热潮,而广东省近水楼台,是当时港商的首选地方。笔者此行印象最深的一环是在东莞与当地港商餐叙,了解他们近年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听取他们就两地政府如何更好便利港商经营的意见。他们当中有不少已在东莞经营近四十年,亲历当地由穷乡僻壤发展成“世界工厂”,亦见证国家经济由着眼高速增长转化为重视高质量发展,其间因应时代需要,作出多次业务升级和转型,近年更加入创新科技元素,务求持续发展。他们看准时势、早着先机,贡献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同时实现自身发展,更不断自我增值完善,与国家同发展、共进步,正正是用自身经历说好中国故事、香港故事。笔者认为,箇中关键是见证他们的传承,由他们起初到内地创业,再发展为工业二代、厂商二代,不但见证了港商的传承和创新,亦深深感受到他们不屈不挠的拚搏精神。

  做好统筹协调工作

  议员亦考察了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与数十名在当地发展的香港青年对谈,他们部分是初创企业的创办人,部分是律师等专业人士。前海合作区已实行“港资港法港仲裁”,在区内注册港资企业可以选用香港法律作为合同的适用法律,以香港法律进行诉讼及仲裁,同时可聘请香港大律师提供法律意见。此举除了令香港法律界人士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亦可为将来大湾区全境实行“港资港法港仲裁”先行先试,有助香港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然而,香港法律界人士在大湾区执业并非易事,面对资讯和人脉不足难题,难以找到适合的律师事务所“挂牌”。若两地法律界加强交流,以至建立恒常沟通机制,将为香港业界进军大湾区大开方便之门。

  内地环境治理、文化保育进步一日千里,笔者亦感受尤深。毗邻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沥滘淨水厂,第三期厂房采用“地埋式设计”,地下两层为淨水设备,地面则为大型园林,既配合周边的自然环境,同时考虑附近居民的感受;东莞华阳湖原本因工业及农业污水涌入而臭气熏天,在积极改善生态环境后,现已成为国家湿地公园;东莞鳒鱼洲原为工业园区,随着城市发展亦已重建活化成文创园。这些项目都以增进居民获得感、幸福感为依归,值得特区政府参考借镜。

  大湾区是国家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议员除了在此行眼界大开,更深深体会到香港发展必须加快提速,追上区内其他城市的步伐。作为立法会促进大湾区发展事宜小组委员会主席,笔者定当以时不我与的紧迫感,统筹协调议员和行政当局,为香港更好地参与大湾区建设建箴言、献良策。

  新民党副主席、立法会议员、执业大律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