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焦点评论/保留、改革与提升 区议会的沿革“三部曲”\吴志斌

2023-05-01 04:24:2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4月25日,行政长官李家超于行政会议前会见传媒,交代地方行政检讨的进展。在去年10月发表的施政报告之中,李家超便要求民政及青年事务局联同政制及内地事务局进行地方行政检讨并作出建议。目前,政府正就检讨进行最后的审议,完成后会尽快公布有关的检讨结果细节。李家超表示,今次的检讨有两个主要部分,一是检讨区议会的职能和组成,使其“去政治化”,回复在基本法第九十七条之下应有的定位;二是强化地区的治理架构。

  多年来,区议会荒腔走板的现象可谓屡见不鲜,黑暴时期更是变本加厉。依稀可记,在2019年黑暴时期,全港18区区议会,17个被反中乱港势力主导,其中不少被“激进”的“港独”分子和境外反动势力所“劫持”,煽动群众,颠倒黑白,为社会暴力和黑暴添油加醋、煽风点火。例如部分区议会议员拒绝接待政见立场不同的市民;会议期间公然饮酒,粗言秽语不断;甚至还推出了所谓的“跨区联合会议”讨论香港国安法立法的活动。

  贯彻“爱国者治港”原则

  2021年5月,在《2021年公职(参选及任职)(杂项修订)条例》刊宪后,因规定区议员纳入“公职人员”之列,约有200名黑暴区议员纷纷“跳船”请辞,拒绝宣誓拥护基本法及效忠香港特区。故此,不少社会民众和意见领袖纷纷表示,必须改革区议会,还地区行政一个正本清源的环境。特区政府对地方行政的检讨,亦即现存区议会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说是成为了特区政府一块内部自觉审查、调研和纠错能力的“试金石”,也是区议会自我革新,完成历史性转型的“里程碑”。

  区议会沿革的首章“序幕”是“保留”。作为“一国两制”下香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地方治理机构,区议会制度是香港高度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咨询和地区行政方面发挥着上通下达的有机作用。正如立法会议员、教联会副会长邓飞所指出的,区议会同立法会在职能上有明确分工,“立法会有90个议员,区议员有几百个,人数多,选区细,搜集民意和回应诉求会更‘接地气’。”中央选择在香港回归后保留和沿革区议会制度,是对“一国两制”坚定不移的坚持、重视和尊重,也更体现出中央政府对实行“一国两制”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区议会沿革的主体篇章是“改革”。区议会的保留并不是一成不变地全盘延续,这种保留是以“去政治化”的改革来作为手段和目的。李家超如此勾勒改革区议会的初衷:“特区政府不会准许区议会成为‘港独’平台,不会准许他们违反基本法,不会准许他们干扰政府施政。社会亦不能够容许区议会被骑劫,不能够接受区议会被瘫痪,不能够容许这些害群之马再破坏社会。”

  为此,李家超强调,今次的检讨需要坚持“三个原则”:第一,国家安全必须放在首位,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第二,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第三,充分体现行政主导,特区政府必须抓紧地区治理的工作,培养强而有力的地区服务队伍,全面加强地区动员能力。

  从宏观的层面来看,区议会具有民主监督政府施政以及成为政府在地区层面咨询机构的作用,这就意味区议会同样是“爱国者治港”的基本一环。从微观的层面来看,区议会工作重点将会重新回归到“协助”的角色,辅助政府完善良政善治,了解民生,体察民情,做到成为政府政策的“传声筒”和民众呼声的“顺风耳”。

  确保政策准确落到基层

  区议会沿革的收场和昇华应该旨在“提升”。从“人”的方面来看,首先要进一步吸纳和鼓励爱国爱港的有志之士、专业人才以及不同界别的精英领袖,特别是青年才俊,参与其中,贡献社会,实现政治光谱的广泛性;从“事”的方面来看,必须要进一步完善和多元化区议会的遴选制度和机制,在实现优质民主的同时,保障未来运作的有效性;从“能”的方面来看,必须要进一步提升区议会社区服务功能和意识,让市民的声音被听到,诉求得到重视,让政府的政策和规划落实到细处,实施到基层,致力于提升顶层设计在落地的行动力和可行性。

  区议会沿革的“三部曲”,本质上是关乎区议会的重新定位,是在坚持五光十色的政治光谱之际,将“爱国者治港”原则实现从基层到顶层的一以贯之,上通下达,使得区议会在定准位置,走好步子之后,重新出发,服务社区,成为政府和市民之间的沟通桥梁。沿革区议会是在“一国两制”的大前提下,特区政府对自身政治治理架构的一次自我审视、革新和昇华,也是对自身政治调节能力的一次大考验。这道考题,过去长期以来可能因为“算错”而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但经过这几年的“备考”,特区政府理应交出一份令市民大众满意的答卷。

  中国侨联委员、安徽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