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政府昨日公布完善地区治理建议方案,方案弥补了过往区议会制度缺陷和漏洞,将国家安全放在首位,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
区议会是香港地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提出的建议方案从制度上堵塞现有的漏洞,防止区议会再次成为“黑暴”、“港独”、“揽炒”平台,成立分别由政务司司长领导的地区治理领导委员会,政务司副司长领导的地区治理专组,并由民政事务专员出任区议会主席,充分体现行政主导,有效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通过改革区议会的组成,增加地区委员会界别选举产生的议员及委任议员,让区议会回归原有的职能和定位,有利社会更广泛的参与,令区议会人才更多元化,更能吸纳更多资深专业人士参与地区事务,发挥辅助基层治理作用。
令区议会重回原有定位
基本法第九十七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可设立非政权性的区域组织,接受香港特别行政区就有关地区管理和其他事务的咨询,或负责提供文化、康乐、环境卫生等服务。”
毋庸置疑,区议会作为非政权性的区域组织,是香港地区治理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2019年“黑暴”期间举行的区议会选举,却充斥着暴力现象和政治炒作,当选的反中乱港分子更将区议会变成政治角力场所,致使区议会完全偏离了基本法规定的区域组织的定位和职能。
这次的完善方案严格依照基本法办事,让区议会“去政治化”,回归“非政权性的区域组织”的定位,以及“接受咨询”和“提供服务”的职能,聚焦地区民生,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重塑区议会更完善了地区治理架构,有效提升政策执行和基层治理效能,有利于充分发挥咨询服务职能,是民主的优化提升。
回顾现届区议会早期可谓乱象不断,反中乱港区议员经常刻意针对官员、拒绝与政府沟通,每次开会均毫无寸进,议政效率奇低,特别是区议会负责的地区项目拨款,被反中乱港势力控制期间,相关项目的审批拨款效率大减,导致民生项目停滞不前。
这次政府提出的重塑区议会方案,通过改善区议会的组成、资格审查制度、设立区议员履职监察制等,令区议会重回服务市民、为民谋福祉的正轨和初心。
当前香港进入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特区政府提出的完善地区治理建议方案,为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提供坚实保障。从制度上杜绝反中乱港分子进入区议会的机会,确保地区治理牢牢掌握在爱国者手上,使基本法规定的制度得以有效和持久落实,确保国家安全得到保障。
助力政府推动民生事务
维护国家安全是完善地区治理方案的重中之重,必须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决不允许反中乱港分子进入区议会,才能确保区议会能够维护国家安全。所以特区政府这次引入履职监察制度,确保区议员候选人履行其应有职责,以及真心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和香港的繁荣稳定,在区议会上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同时,成立由政务司司长主持的地区治理领导委员会,并由民政专员担任区议会主席,既可体现行政主导,也有利于协调政府部门解决地区问题。
总括而言,当前香港已经进入由治及兴新阶段,更需要切实做好民生工作,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要求落到实处,并自觉尊重和为香港人谋福祉。
特区政府提出的建议方案,有助区议会重回原有的定位和职能,助力政府在地区内推动民生事务,让社区变得更加宜居,值得社会各界支持。
新民党副主席、立法会议员、执业大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