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知微篇/美国站在历史发展的反面\周八骏

2023-05-04 04:24: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以其提出“修昔底德陷阱”命题而著称。当然,他不止一次申明他不以为中美必定开战。近年他一再声称,应从中国历史寻找解开中美之争的钥匙。

  他找到的第一把钥匙,是借鉴公元1005年的“澶渊之盟”。我第一次看艾利森如此说,是2021年他出席中国全球化智库举办、主题为“新时期的中美新竞合”的线上对话,以历史视角下的大国竞争,讨论如何规避中美关系跌入“修昔底德陷阱”。

  艾利森先重述,过去500年出现16种“修昔底德陷阱”范式,只有4种避免了战争。接着指出,21世纪有核武器存在,中美只能选择合作竞争。他说:“我最近发现中国智慧很有意思,当然我只能尽量去尝试理解。1005年,北宋发现不敌辽国,就和辽缔结了‘澶渊之盟’,同意进行竞争和合作,他们划定了竞争的范围,也确定了合作的领域。辽认可宋是一个大国,但是北宋每年给辽国岁币。辽国用北宋给的钱从宋国购物。中国很早就有合作竞争的版本。”艾利森惺惺作态地说:“我不是非常了解中国历史,虽然很多中国人并不赞赏北宋的做法,但是‘澶渊之盟’是竞合的关系,正是宋辽订下的合约,在历史上保持了双方一二百年的和平,这是一件好事。”

  中国的网友当时就不容气地回怼艾利森:“不要设想在中美之间有什么‘澶渊之盟’,那是北宋每年向辽国纳贡,以求取和平的不平等、屈辱条约,是北宋苟且的体现。”

  但是,艾利森不放弃。今年3月,他在新加坡《海峡时报》发表题为《美中关系:避免最可怕碰撞》的文章,再次宣扬“‘澶渊之盟’是中美化敌为友的范例”。值得注意的是,美西方有人竭力散布艾利森的这一观点。

  “由西向东”大势不可逆转

  艾利森的观点,始终在中国遭冷待甚至鄙视。于是,他找了中国历史上另一个先例。上月,他在“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蓝厅论坛上,提出以《孙子兵法.九地篇》中的“吴越同舟”作为21世纪中美关系的范例。真正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关于吴越,有另一个故事──“卧薪尝胆”,吴国最终是被越国消灭的。“吴越同舟”是反映一个特殊情形下的权宜之计。艾利森很可能真的不懂中国历史,否则,不会以“吴越同舟”为例来要求中美两国在21世纪建立特殊情形下的短暂合作。

  历史只能做镜子。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在于正确把握历史趋势、时代脉搏,坚定地走在历史的正面。

  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面对相互交织的三重国际格局全面深入重整。一是16世纪至20世纪约500年世界重心在西方(美欧加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进入21世纪后向东方(亚洲)转移。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美西方主导、以联合国为框架的国际格局,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获得话语权的比较公正公平的新国际格局转变。三是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美国独霸的国际格局,向中美及其他若干国家或国家联盟构成多极国际格局转变。

  三重国际格局全面深入重整的核心,是中美之间的较量,中国站在三重国际格局重整的正面,美国则站在历史的反面,竭力阻挠和破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西方有识之士感受到了时代的风云变幻。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在华盛顿上月参加2023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会议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令人不安”的迹象表明,随着其他大国联合起来并取信于世界各国,美国正失去全球影响力并变得越来越“孤单”。萨默斯说,“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我们(美国)的碎片可能不是最好的。”“一个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曾告诉我,‘我们从中国得到的只是一个机场,从美国得到的只是一场讲座’。”

  尽管萨默斯虚伪地称美国站在历史正面,但他喟叹孤独暴露他言不由衷。美国正远离“全球南方”即广大发展中国家。美国不是千年前的辽国,中国也不再是宋朝。

  资深评论员、博士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