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新闻背后/“无国界记者”实为“无底线打手”\卓 铭

2023-05-10 04:24:4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总部设在法国的“无国界记者组织”(RSF)在月初发表了所谓的“世界新闻自由指数”,其中声称香港的“新闻自由指数”排名140位,更形容本地传媒处于“艰难状况”云云。很多人可能见到“无国界”三只字,就以为这个RSF是什么具权威性的国际组织,但实质上,RSF过去不但多次被人质疑其中立性,更被揭发收受美国中情局及右派资金,其虽以“无国界”为名,惟现实所为却是壁垒分明的“美西方打手组织”。

  为政治目的炮制“抹黑指数”

  RSF也算是一个老牌组织,于1985年在法国成立,当时声称是一个致力于保护记者免受迫害,促进新闻自由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其不只是国际言论自由交流会的成员,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咨询地位。因此不少人光听到“无国界记者”,或许就以为是传媒界中的权威。我们不知道RSF是否一如以往坚持成立宗旨,但其相关争议,早于20多年前就甚嚣尘上。

  2005年,一名加拿大驻古巴记者出书揭发RSF一直收受美国中央情报局、自由古巴中心(Center for a FREE Cuba)等机构组织的资助,所以不断针对古巴。当时RSF亦发新闻稿承认有关指控,表示自2002年起接受自由古巴中心每年6.4万欧元的资助,自2005年起接受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每年3.5万欧元资助。众所周知,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不只主要资金来自美国新闻署,也是美国中情局的“白手套”。虽然RSF坚称有关资助用于协助非洲记者,但仍有不少传媒业界人士认为RSF应拒绝有关资助。

  那RSF之后有没有跟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等政治机构割席以证清白?2006年,美国独立记者Diana Barahona再度踢爆,原来RSF不只收受政治资助,连其发表的所谓“人权报告”,都要事先经过美国政府的指引和审核。至2008年,再有法国参议员表示“无国界记者”长期收受美国右派资金,只“关心美国讨厌的国家”,却对欧美国家的新闻自由“不屑一顾”。

  RSF发表这类充满既定政治立场的所谓“报告”,可谓前科纍纍,再看看今次其公布的“世界新闻自由指数”,跟随美国反华口脗抹黑香港新闻自由以至国安法,自然不在话下,更可以说是RSF多年来的拿手好戏。

  事实上,RSF早于修例风波爆发前夕已在香港动作频频。2019年的“世界新闻自由指数”,RSF就选在香港举行记者会发表。但“新闻自由指数”归“新闻自由指数”,RSF当时又无缘无故搭嘴讨论起香港修订《逃犯条例》的问题,称修例会对香港新闻自由指数带来负面影响。至同年6月8日,即“民阵”6月9日游行前天,RSF再次发表声明,对特区政府修例表示“极大忧虑”,称“特区政府可能会在中央政府影响下向记者施压”云云。在几个关键时间点如此配合,实在不得不怀疑背后有点“自编自导自演”的意味。

  到2020年,RSF对黑暴和反中乱港分子的政治声援仍未见收敛,先是莫名其妙向黎智英颁发年度“新闻自由特别奖”,表彰其“对新闻自由的贡献”,还向联合国特别报告员投诉,要求联合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让黎智英获释,明目张胆地向特区政府施压,干涉司法程序。这已经远超一个传媒非政府组织的范畴,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政治活动。

  香港新闻自由获坚实保障

  而更离谱的是,一直以黎智英国际法律团队成员自居的英国大律师Caoilfhionn Gallagher,去年被揭发原来是RSF的英国咨询委员,其早前要求与英国首相会晤商讨如何让黎智英获释,跟RSF的行径如出一辙。到这里为止,RSF的“国际传媒组织”面具,可谓已不复存在。

  RSF的“世界新闻自由指数”,调查方法不明、数据来源不清、分析方法不说,仅凭着“无国界”的名号肆意评断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新闻自由状况,背后还有一大堆可疑的钱银交易,实在看不出可信性有多高。倒是香港的传媒营运状况,却有实打实的数据支持。至去年2月,政府公布在新闻处新闻发布系统注册的本地、内地和海外传媒机构共有209家,数目较香港国安法实施前还多,光是这个数字,就已经比RSF这份不明不白的报告有说服力得多,说明香港的传媒环境蓬勃依然。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