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政策思考/跨界联动 促进长者房屋发展\梁跃昊、区浩驰

2023-05-18 04:24:5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截至2022年底,本港长者人数已经超过整体人口的两成。统计处预测,长者人口比例到2037年将达三成,即每十人便有三名长者。特区政府近年提倡“居家安老”,让长者尽可能在家中安享晚年。去年的施政报告亦提出加强相关支援措施,例如扩大社区券和离院支援计划、增设长者邻舍中心等。然而,碍于目前普遍住宅单位设计并不适合长者生活,市场上也缺乏针对长者需要的新房屋供应,香港距离实现“居家安老”仍然十分遥远。所幸,近来有迹象显示社会各界正在加速行动,联手促进长者房屋发展。

  其中,房协致力发展惠及各阶层的长者房屋项目。以三月刚完工开放参观的“丰颐居”为例,此“长者安居乐”项目针对中等收入长者需要,以长者友善概念设计居住单位及设施,并配备护理服务。项目以“长期租约”形式出租,即“一笔过”缴付租住权费后,除管理费及基本服务费之外,便无需缴付租金。房协已经规划在未来的粉岭百和路项目、明华大厦重建项目,以及观塘花园大厦重建项目中增加“长者安居乐”单位供应。

  明年推出长者房屋设计指南

  房协亦在探索不同收入长者的住屋需要,完善长者房屋的光谱覆盖。面向较低收入长者,房协设有“年长者居住单位计划”,在部分低密度独立楼宇和出租公屋楼宇低层特设廉租长者单位,除了长者友善设计和设施,也聘有舍监协助长者生活。至于针对较高收入长者的需要,房协在2015年落成非资助退休房屋项目“隽悦”,相较于“长者安居乐”,平均单位面积更大、设施和服务也更多样、而租住权费也更高。

  目前房协已落成的项目只能提供约2500个长者单位,远远未能满足庞大的整体社会需求。因此,市场力量的参与对长者房屋的未来发展,乃至实现“居家安老”,都至关重要。近年陆续有发展商响应长者房屋发展,例如在安达臣道和元朗东成里等私人住宅发展项目中加入长者友善设计单位,而市场上也初见针对长者生活需要的酒店式服务住宅,可见市场力量正在萌芽。

  此外,来自中大“赛马会老年学研究所”及“乐龄实验室”研究团队正在制定一本“康健颐年设计指南”,针对住宅建筑的乐龄设计提供参考指引,预计明年发布,以进一步引导更多市场资源投入长者房屋发展。

  公营机构、商界与学术界之间的联动效应正在浮现,但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的情况下,长者房屋发展的势头仍有待增强。目前长者房屋发展仍面对诸多不确定性,包括诱因不足等,难提高市场参与力度,而即使解决居住单位的“硬件”设计,物业管理和商场设施又是否能够配合,促成“居家安老”服务生态圈?这些关键问题仍有待解决。

  团结香港基金研究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