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行政长官李家超率香港特区政府代表团一行,到访贵州省会城市贵阳,出席2023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其间,还参观了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现身街头品尝当地特色小吃,夜游青云市集。感受贵州发展和纯朴民风的同时,也带去香港的祝福与问候,请大家“多来香港看看走走”。他在会见传媒时,总结这次行程的三个意义: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促进黔港合作;与出席会议的各行政首长建立共识。可谓收获甚丰。
共同推进“东数西算”
与香港得天独厚的天然港优势不同,贵州是祖国西南部一个内陆省份,群山环绕。改革开放进程中,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贵州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实现“弯道超车”,创造发展的“黄金十年”,消除了绝对贫困,全省的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两万亿元大关。眼下,贵州正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建设“四区一高地”,努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时隔十年,贵州再次作为东道主,积极推进泛珠区域合作。
泛珠三角区域,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融通粤港澳、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由内地九省区和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构成,又称“9+2”。这次会议,各成员在深度合作上达成共识,包括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协同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打造多式联运体系,构建高效畅通物流网络;共同推进“东数西算”,促进数据增值、激发数据要素价值。各方还签署了《2023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纪要》。
作为“9+2”的成员,贵州与香港的交流合作源远流长,互利互惠。香港一直是贵州第一大贸易伙伴,从2000年至2021年,贵州与香港贸易额年均增长21%,增长了62倍多,增加至28.8亿美元。去年对香港进出口更跃升到94.4亿美元。香港也是贵州最大外资来源地,截至今年2月,贵州现有香港企业495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5.9亿美元,占全省比重超过七成。此外,香港也是贵州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通道。
与香港推动创新科技、发展数字经济相媲美,近年来贵州重视科技创新,建设数字经济,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加快建设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国家数据生产要素流通核心枢纽,力争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以上,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中国建设探索新经验。
创新科技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这方面,香港优势明显。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政府相继推出多项涵盖不同范畴的措施,致力促进香港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的发展。去年底,政府公布了《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为未来五至十年香港创科发展制订清晰路径和系统规划,数字经济就是其中一大方向。香港早于2000年成立了应科院。其中的大数据分析团队,致力研发创新技术及先进的人工智慧,提供端到端数据解决方案,包括数据的采集、储存、管理、分析以及数据展现,提供金融科技、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及其他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
合作共建“智慧城市”
大湾区建设,定位是国际一流的湾区经济。国家鼓励其他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大湾区科技创新活动,共建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香港所具有的优势,决定其作为湾区核心城市之一的地位,在数字经济方面与贵州加强交流合作,具有广阔前景。
正如行政长官访问贵州期间所言:贵州省一直着力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以发展数字经济为重要引擎推动全省经济增长。香港拥有“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得天独厚条件,更拥有先进的资讯及通讯科技基建设施和庞大的国际数据流动优势。相信,香港能借此与贵州在信息通信、互联网金融、智慧城市等众多领域开展更多交流与合作。
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旨在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区域合作进程中,不仅可以发挥独特作用,帮助支持周边发展,又可以从中获得巨大发展空间,得到切实利益,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