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港事港心/日排核污水不负责任 严格把关保障港人安全\项明生

2023-08-25 04:02:4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于昨日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海计划,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即使面对强大的国内国际反对声音,依然一意孤行,按原定计划排放核污水,有关排放将持续30年,对全球民众的食物安全,有长远的潜在风险。

  为何我这么说呢?排放计划到底有什么风险?

  首先,日本排放的并非一般核废水,而是福岛核事故后产生的核污水,曾直接接触损毁堆芯内的核燃料,含有大量不同种类的放射性物质。和一般核电站正常运作产生的废水不同,后者是不会与堆芯内的核燃料有直接接触,不会含有大量不同种类的放射性物质。

  其次,虽然日方表示会把核污水内的氚稀释至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中的指引限值的七分之一,但由于这些核污水曾直接接触损毁堆芯内的核燃料,即使已经淨化处理,仍可能含有不同种类的放射性物质。有环保组织指出,即使经过多核种除去处理系统(ALPS)处理的核污水,仍会残留放射性氚以及碳-14、锶-90、碘-129等放射性物质,对食物安全以至人体健康的风险尚未得到充分评估,而潜在的生物积聚及放大作用也被忽视。

  第三,有关的核污水排放量超过130万立方米(大约相当于500个标准泳池),并将持续30年,食安风险之大,史无前例,因此必须确保整套淨化处理系统是长期有效管理和运作的。但东京电力公司管理不时出现问题。早前东电发现福岛第一核电站有输送核污水的软管破裂,导致核污水洩漏,厂方在储存罐附近抽验的水样本显示,氚浓度达到每公升6.7万贝可,已超出安全标准。令人对核污水排放的有效监管存疑。

  最后,是否排放核污水后便一了百了?要知道,每一类放射性元素的衰减期都不同,其中铯137的半衰期为30年,碳-14半衰期更达5730年。有关物质被排放到海洋后,会随海洋生物迁徙和在食物链积累。东京电力公司于今年5月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港湾内捕获了一条海鱼,其体内放射性元素“铯”含量超出日本食品卫生法所规定标准180倍,情况令人非常担忧。

  为保障香港市民的健康和食物安全,特区政府昨日起禁止东京、福岛、千叶、栃木、茨城、群马、宫城、新潟、长野和埼玉10个都县的水产品进口香港。另外,食物安全中心已于6月中检测所有由日本进口的水产品及加强检测相关的加工食品,并会继续在进口及零售层面做好把关工作。

  日本排放福岛核污水,影响范围之大,年期之久远,风险之高,前所未有,特区政府必须严格把关,以科学透明的准则公布相关数据。同时,市民食用日本其他地区的水产品时,也要格外谨慎小心,把风险降到最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