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事论事/对接河套规划 提升香港动能\姚志胜

2023-09-04 04:02:5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要求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深港科创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不但对河套合作区的空间布局、产业布局进行了全局性部署,而且要求将河套建成国际创新高地,这是对河套规划的全面“升格”,体现中央对河套发展的重视,更为港深联合推动创科,实现强强联手指路引航。香港要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创科是必由之路,特区政府应把握《规划》机遇,并作为新一份施政报告的重点,强化高层统筹,全面对接落实,为香港创科发展开创新局。

  《规划》为河套创科发展擘画发展新蓝图,提出共30项措施,明确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三大定位、四个方向,并且针对港深合作的一些问题做出解决。虽然《规划》指向的是深圳园区,但香港园区同样是河套合作区的一部分,在“一国两制”、“一园两区”的基础上,《规划》对于香港园区的发展,对于整个河套区以至港深共建国际创新高地,都可以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深港科创强强联手重要平台

  一是明确了河套区的发展目标,对河套区规划全面“升格”,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高效的深港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取得积极成效。到2035年,与香港园区协同创新的格局全面形成,科技创新国际化程度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有序流动,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创新载体和顶尖科技企业研发中心。“科技创新国际化程度居于全球领先地位”的提法,表明中央对于河套发展的重视,河套虽小,但意义却大,更是港深创科发展强强联手的重要平台,绝对不容有失。

  二是为河套规划作出明确的规划和发展定位,部署了四个主要任务。第一是协同香港推动国际科技创新;第二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第三是构建国际化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第四是打造汇聚全球智慧的科技合作平台。这四个主要任务赋予了河套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方向,有利于河套合作区充分发挥两地的独特优势,汇聚全球创新资源。

  三是针对港深合作的一些问题作出了解决,针对人、财、物、数据及配套方面提供全链条协同支持,让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事实上,创科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吸纳全球人才,发挥人才优势,是港深创科发展的关键。特区政府可以争取在深港科创合作区设创科人才计划,包括以优惠税项、人才补贴、知识产权保护、高校科研协作联席等措施,推动内地龙头创科企业结合香港联通中外人才和科研优势,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大湾区国际创科中心。

  2017年1月3日,港深两地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确定共同发展创科合作园区,至今深圳园区建设已颇具规模,大批项目成型,但香港园区仍在建设中,第一期第一批次8座楼宇要在2024年至2027年才分阶段落成。新一届特区政府重视创科发展,推出了多项支持政策,当前更要抓紧《规划》出台的重大利好,以只争朝夕的迫切感和责任感,加快河套合作区发展,当中有三个工作方向:

  做好合作区产业部署

  一是特区政府应以发展创科作为施政重中之重,在下月公布的施政报告中,如何对接《规划》、推动创科、做好北部都会区规划,应是施政报告的重点之一。为更好地落实和对接《规划》,特区政府可设立高层次的领导小组,研究如何对接相关措施,并且推动合作区的制度创新。

  二是做好合作区的产业部署。《规划》明确提到:“推动新一代资讯技术产业突破发展”,“瞄准集成电路设计、软体开发、封测及中试、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加快建设5G中高频器件测试、先进显示研发验证、集成电路科研试验、高端芯片设计验证、半导体先进封测”。这些正涉及整个信息产业,特别是半导体发展,也是国家创科发展长期被“卡脖子”的难题。特区政府可以积极吸引、培育这些企业,在土地及税务上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政策,为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

  三是加快工程进度,包括香港园区的建设,也要全面落实基建先行,尽快做好北都会区及河套交通规划,加快将北部都会区打造成“香港硅谷”。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