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人才和科技应用正是创科发展的两大关键,日前国务院出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提出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当中的通关便利措施,就有助加强深港两地的人才流动和科技合作,加强深港两地园区协同发展和优势互补,为香港的创科人才和企业带来更好发展机遇。
深港科创合作区要发挥最大作用,提升两地创科人才、物流的跨境流通效率是箇中关键。《规划》提出,按稳妥推进、分步实施原则,先采取“一线高度便利出入境”的通关模式。该模式提出在福田保税区等海关监管区域,建立产业、机构和个人“白名单”制度,对实施特定封闭管理的海关监管区域人员进出、货物流动实行“一线”、“二线”分线管理,海关监管区域与香港之间设为“一线”,实行口岸管理,按现行行李邮递物品有关规定监管、征税。
此举为合作区内企业和科研机构跨境交流提供通关便利,加上重建后的皇岗口岸将实行“一地两检”,可与香港在口岸设施和管理制度上做好衔接,缩短往返两地的创科人才,特别是科研人员和高层次人才所需的时间,加强深港之间的人才流动和科技合作。
行政长官李家超于去年的施政报告提出设立100亿元的“产学研1+计划”,将高校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商业化产品;以及设立50亿元的“策略性创科基金”联同“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等配套,吸引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等产业的优秀企业和人才落户香港。
《规划》提到将建立与香港及国际全面对接的科研管理制度,吸引香港及国际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集群和卓越研究中心、顶尖企业研发中心,又明确提出2025年和2035年的发展目标,企业可有充分时间准备。配合上述李家超于去年施政报告提出的创科措施,可发挥深港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的效益,有利科技创新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在市场迅速扎根。
深港两地合作发挥优势互补互惠,亦是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部分。“加强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推动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更好结合,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营造有利于成果转化的良好应用生态。”
两地政府应尽快共商细节,用好深港科创合作区的“一区两园”优势,推动两地深化合作,包括在两地优惠税项、人才补贴、知识产权保护、高校科研协作及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加强协调,发挥香港联通中外人才、科研成果等优势,共建创科人才队伍。此举不但有利两地人才交流,香港的创科人才特别是刚毕业的年轻人,也能有更广阔发展空间,长远有利更多香港年轻人投身创科行业发展,为深港共建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提升国家创科水平作出贡献。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