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随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团赴甘肃考察,感受到这个西部内陆省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治理生态环境,活跃夜市经济,发展新能源,以及吸引外商投资。甘肃也是历史文化古城,徜徉在古代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和万里长城最西端嘉峪关,令人感慨万千。尤其来到嘉峪关市,参观关城、万里长城和长城博物馆,受到极大触动。
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伟大壮举,宛如一条腾飞巨龙,东起鸭绿江江畔,跨越千岭万壑,横穿苍茫草原,西达大漠戈壁,纵横万里,雄峙千年。它见证了历史演进发展过程,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增加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面对宽阔无垠的大漠和蜿蜒延伸的长城,作为教育工作者,无不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光辉灿然感到骄傲和自豪,也深深感到万里长城所蕴含的精神和意义,正是香港青少年需要认识和掌握的,是学校推进国民教育、培养青少年爱国爱港的丰富资源。
如何在青少年中弘扬历史文化、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是当前香港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且迫切问题。今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培侨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回信,肯定同学们深刻体会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身为香港年轻一代的使命担当。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勉励同学们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早日成为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才,为建设美好香港、实现民族复兴积极贡献力量。回信不仅是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激励,也指明了方向。
国民教育已经成为香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宗旨在于增进身份认同,这包括了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要增加爱国主义教育的元素,使香港青少年,不仅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还要积极为香港繁荣稳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在这方面,将万里长城的深刻意涵和精神传递给青少年,就显得十分重要,且大有助益。
使爱国主义成为坚定信念
正如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的《前言》所载,回顾漫漫历史长河,长城始终捍卫着一个伟大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长城是中国各族人民融合发展的不朽丰碑,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刚毅、勇敢智慧的品质,凝聚炎黄子孙不屈不挠、开拓创新的精神。教育工作者应将其传递给青少年,筑起他们心中的万里长城,培育起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与意志,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守望和平、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任重道远,需要政府、社会各界齐心协力,也需要师生的配合。目前,特区政府为每位高中学生安排一次到内地考察的机会,配合公民科课程,使学生有机会到访各地的创科企业或历史文化地标,亲身了解国情和国家的最新发展,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欣赏。教育局最近向全港中学发出通函,公布新学年内地考察的最新安排,行程由上学年的22个增加至26个,增加了四至五天的广东省外行程。相信是路程遥远的原因,没有参观长城的项目,以后应当考虑增加。学校自身也可以利用学校长假期,以及“姊妹学校”交流的机会作出安排。
今年10月1日是新中国74周年华诞。沧海桑田,国家日益强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香港亦须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步伐。教育界要结合这个喜庆日子,抓住机会开展升国旗、唱国歌等活动,并推进国民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教联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