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事论事/爱国者原则须贯穿整个区选过程\陈子迁

2023-09-29 04:02:4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新一届区议会选举将于12月10日举行,区议会参选人既要符合法律上的要求,也要符合提名上的要求,更要符合爱国者的要求。改革后的区议会,为参选人加入了两重“安全阀”,既要得到“三会”委员的提名,还要通过资格审查。总而言之,爱国者原则不仅要贯穿整个区议会选举过程,也要贯穿整个区议会的任期。

  行政长官李家超在介绍完善地区治理方案时,多次强调区议会改革的三个原则,包括:国家安全必须放在首位、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以及充分体现行政主导。当中国家安全是首位,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紧随其后。这两者其实是互为表里,唯有将政权牢牢掌握在爱国者手上,国家安全才有保障。

  曾有些声音认为,区议会在职权上不能与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相提并论,区议会的参选门槛应该更低,让更多有意参选人可以成功“入闸”参选云云。

  根除以往区议会乱象

  笔者认为,区议会的职能、定位固然与行政长官和立法会有别,但新一届区议会关系香港的地区治理,关系市民福祉,参选人必须是爱国者合情合理,更合乎基本法要求。新一届的区议会改革主要体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要根除以往区议会乱象,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的硬底线。回顾在“黑暴”期间区议会之乱象,至今仍历历在目。反中乱港分子打着政治口号混进区议会,将区议会变成阻挠政府施政、“煽暴煽独”的平台。他们骑劫区议会,公然支持“黑暴”、在会议上唱“独歌”,罔顾广大市民福祉,令区议会丧失了原有职能,变得乌烟瘴气。

  这个惨痛教训必须记取,如不能确保区议会参选人都是爱国者,区议会的职能就无法保障,社区治理也将失去根基。基本法第九十七条清楚表明:“香港特别行政区可设立非政权性的区域组织,接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就有关地区管理和其他事务的咨询,或负责提供文化、康乐、环境卫生等服务。”

  “爱国者治港”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核心要义。区议会作为按基本法设立的非政权性区域组织,亦是特区地区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议会参选人自然必须符合爱国者的要求,这既是法律上的规定,也是政治上的要求。

  二是优化了地区治理架构。由政务司司长主持的地区治理领导委员会和由政务司副司长主持的地区治理专组,能够帮助政府有效统筹和指挥地区工作。这一改革充分体现了行政主导原则,有利于特区政府制定的地区政策更高效、更扎实地落到实处。同时,由一直以来都处于地区最前线的民政事务专员出任区议会主席,也方便政府更好地统筹区议会、三个委员会以及关爱队,提高地区服务的辐射程度。

  三是制定区议员履职监察制度,以提高民生服务水平为导向。社区是香港市民的归属,亦是特区政府制定政策的落脚点,区议会则是连接政府与市民之间的重要桥梁,因此区议会既要深入基层、听取民意;又要协助政府将政策落地,并及时反馈施政成效,提高地区治理的水平。区议员履职监察制度的引入,让市民拥有了监察区议员表现的渠道,能够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问责制度,从而使得区议会的工作更具透明度,也让区议员在民生服务方面更加用心。

  杜绝“假爱国”钻空子机会

  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增强治理效能,是把香港特区建设好、发展好的迫切需要。在新的制度下,区议会将能够更好发挥反映民意、为民办事、助民解困的功能和作用,从而更好协助特区政府进一步做好地区治理,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增加市民幸福感、获得感。这对区议员的组成,有了更高的要求。区议员必须是真心服务地区的人,而不是意图借机“上位”、“揾着数”的人;区议员必须是对自己的工作有高标准的人,而不是“躺平”、“混日子”的人。

  新一届区议会在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上更加有力和彻底,不会为反中乱港分子提供任何钻空子的机会。对于某些“反对派”政党仍然表示反对区议会改制和新选制,但又妄图参选,还声称“现在没有从前的土壤,换来了水泥地,就继续在水泥地上种花”云云,还是老一套的政治手段,阳奉阴违,对核心问题顾左右而言他,在爱国者问题上首鼠两端,这些政党妄想欺骗广大市民,定然不能得逞!

  律师、吉林省政协委员、香江聚贤法律专业人才委员会主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