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枫桥”,多数人往往想起的是唐诗《枫桥夜泊》,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实现就地解决”,更是诞生了为人津津乐道的“枫桥经验”。究其根源,“枫桥经验”之所以能够广泛认可、获得成功,便是由于其紧紧依靠的是人民群众,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枫桥经验”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民为本”,其价值导向便是以“实现人民的利益”为根本依归,最大程度地将民众的诉求化解在当地、解决在根源。
在笔者看来,香港市民感受最深刻、体会最直接的地区治理环节,“枫桥经验”有着许多可供借鉴之处。
一是要主动接触市民、聆听和了解市民的需求和心声。踏入8月份以来,行政长官李家超率领一众官员出席多场施政报告地区咨询会,与地区人士直接见面交流,以最直接的方式了解市民关心的议题和政策。谈及的议题相当广泛,包括土地房屋、金融贸易、文化艺术、青年发展、就业前景、教育政策、社会福利等各个方面。同时,“爱国者治港”下的区议会、分区委员会和各类咨询委员会等组织,始终都是直接聆听市民心声的重要渠道。这样的渠道今后只会更多,不会变少,而且是更主动。这便是开启良好社区治理的关键一环。
二是谨记“高手在民间”,要虚心聆听民间意见。国务院总理李强表示:“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在香港亦然。与其在冷气办公室内研究机构报告、关注时事新闻,不如更多深入基层、落区探访,眼见为实地解决市民所需、排解市民忧难,更加多地关注和思考以市民的角度、市民的立场如何解决问题,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成为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改变。
三是提高社区治理效能。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全面贯彻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后,立法会过往那种徒费用时、对立空转的状态不再,行政立法关系良性互动,政府施政效能不断提高。
笔者相信,在地区治理层面,全面贯彻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下产生的新一届区议会,将能够更加全面地收集立体具象的市民意见,更好提高地区治理能力,增强地区治理效能,通过深入分析收集的市民心声,助力特区政府聚焦解决地区上的小问题,精准把握社会上的大问题,回应市民对改善民生忧难的迫切诉求。完善地区治理、共建美好社区的路已经迈开第一步,爱国者本着“为民谋幸福”的初心,“行则将至”的决心,为广大市民服务、为香港繁荣稳定而努力。
选委会委员、民建联常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