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事论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贡献香港独特作用\毕坚文

2023-10-02 04:02: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提出要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9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为香港科技产业界带来巨大鼓舞,为香港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指出,香港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将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推出“产学研1+计划”,促进优质科研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积极布局并努力推进包括人工智能、第三代互联网、生物製药、新能源科技、卫星科技等新兴和未来产业,实现新型工业化。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生产力局)是香港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核心促成者和推动者之一,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提升生产力,支持业界,尤其是制造业中小企,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制造,全力配合特区政府支持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香港以及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工业化,促进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智慧城市。

  以科技创新驱动提升生产力

  过去十年间,生产力局协助业界在大湾区推动1200多个智能化项目,其中约七成项目在内地落地,以东莞和深圳为主,其余约三成则在香港落地。项目涉及不同规模、从事制造业的大湾区企业,部分企业总部设于香港,生产基地位于大湾区不同城市。这些项目涵盖电子、珠宝、食品、纺织、玩具、生命健康、家电、塑料、建筑、鐘錶、印刷、汽车零部件等行业。 

  生产力局在今年7月成立香港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心,还将在2024年第一季度揭幕新型工业化科技馆,推广香港和大湾区政、产、学、研各界培育新质生产力、实践新型工业化的积极探索和成功案例,协助企业提前部署以顺应全球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要求,推动大湾区产业链优化升级,在日益激烈和复杂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

  作为成立于1967年的香港法定机构,生产力局与香港和整个大湾区的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上的不同主体都紧密相关:既是香港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应用研发机构之一,在“从1到N”科研落地过程中能串联起大学和研发机构、需要原始研发能力支撑的企业;又像是政府部门,目前担任香港特区政府10个资助计划的执行机构;既像内地的“事业单位”,但又能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既像企业一样讲求高效、务实,又不同于市场化的技术服务商,能依据企业痛点和需求做定向开发和攻关,更强调非营利性。 

  为促进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配合大湾区新型工业化的步伐,生产力局正考虑在现有的深圳、东莞分公司的基础上,在广东其他城市设立服务点。为更多港资、非港资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通过提供先进技术、善用香港特区政府资助和培育新型工业化人才等“一站式”创新服务支持企业,充分发挥香港“一国两制”下联通内地和世界的重要桥梁和双向平台作用,将国际优质创科资源、人才和高科技企业“引进来”;同时也帮助更多内地企业通过香港“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增强发展新动能。

  在各界共同欢庆国庆之际,大湾区融合发展将走出加速度。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四月在广东考察期间,赋予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等定位。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经济发展三大动力源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凸显;以横琴、前海、南沙、河套为主的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体系框架不断清晰完善。

  助力大湾区制造业迈向高端化

  香港也迎来在变局中开新局的历史性机遇,将全面受益于中国式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红利。“一国两制”赋予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将进一步彰显和升级。香港研发实力雄厚,创科生态日益蓬勃,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营商环境世界前列,有健全的司法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能够汇聚海内外创新资源,为更多内地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最理想的平台。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将于10月下旬发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他对香港如何加速新型工业化,实现高质量发展非常关心。关于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的关系,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表示,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为生产力增添科技内涵。以物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最新科技为驱动的新型工业化,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必然选择。

  香港特区政府锐意推进新型工业化,在加强顶层设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资助计划、创科人才库等方面持续发力,已成功扭转制造业占本地生产总值比率的下降趋势。政府聚焦吸引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先进制造和新能源科技等产业的优秀企业和人才落户香港,已初见成效。

  放眼未来,香港必将吸引更多海内外科技领军企业和初创公司将智能生产线落户香港,助力大湾区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在新发展格局下,“国之所需,香港所长”将在厚植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等方面,形成更多生动实践和经验成果,为国家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原题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香港探索与实践》,小题为编者所加。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总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