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井水集/积极应对极端天气\龙眠山

2023-11-28 04:02: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未来20年间,香港热夜数量的十年平均值将由32日增至48日,增幅5成;最高一小时的降雨量可达230毫米,相比今年世纪黑雨创下的一小时降雨量158.1毫米,增加逾四成。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中大建筑学团队联合港大、科大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一方面是因为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温室效应愈演愈烈,使得大气、海洋和陆地变暖;另一方面,香港高密度的城市形态加剧城市热岛效应。专家警告,热夜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比白天酷热更大,而强降雨天气的增加,意味着山泥倾泻、严重水浸的机会上升。

  当极端高温和降雨愈见频繁和严重,甚至演变为常态,我们应该如何办?

  首先,当然是加强全社会对问题严重性及潜在影响的认知,提高危机意识。譬如说,在黑雨警告下,仍有不少人外出或回家。但从现在开始,人们要更加注重自身安全,尽量留在室内的安全地方,静候暴雨过去,远离水浸区和斜坡等。同时,市民要准备避难用品,包括粮食、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其次,政府及社会团体要做好防灾培训,强化防灾宣传,提升求生技能,尽一切努力减轻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命伤亡;

  其三,未来在城市规划、基础建设乃至建设后的管理和运作方面,都要考虑到极端天气可能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北部都会区以及交椅洲人工岛两大基建项目,在规划和施工时需要将极端天气纳入考量。

  最后亦是最重要的是,降低温室效应的前提是减少碳排放。特区政府要制订更具体的行动,力争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企业和个人也要做好节约用电、绿色出行、减废回收等环保措施。救地球、救香港,也是自我救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