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区议会选举/区选与港人福祉息息相关\吴志斌

2023-12-05 04:02:5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12月10日是区议会选举投票日。这是一场在由治及兴新阶段的香港基层民主全新实践,无论是区议会的构成、选举方式和选区划分方面,都更趋向合理,具有划时代意义。全港上下选举氛围浓厚,各候选人拿出“看家本领”,走上街头亲身向市民讲解自己服务社区和市民的理念。与此同时,选管会主席陆启康表示,选举事务处将调配超过30000名选举工作人员,于投票日负责投票、点票和支援工作。

  11月29日,特区政府举办主题为“完善地区治理体系、重塑区议会”的交流会议,超过80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和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出席,可见政府对区议会选举及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视。行政长官李家超指出,港区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是国家重要组织成员,爱国爱港的坚实力量,可发挥“爱国者治港”的强大引领力量。

  和谐选举民心所向

  是次区议会选举作为完善地区治理体系、重塑区议会后的第一场全港性大型选举,是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到特区治理架构的“最后一公里”,与香港的长治久安和民生福祉息息相关。

  从笔者的观察来看,是次选举体现出最大的特色就是“和谐”。这种和谐首先体现在竞选活动上,呈现了有序竞争的、积极活泼的景象。完善制度后的区议会选举虽然提高了“入闸”门槛,但也进一步达到了鼓励参选人以服务社区理念为纲、理性竞争,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社会网络,投身市民日常事务和社区建设的目的。不像以往部分人的拉票活动,充斥着过激言论、相互攻讦,甚至还造成了社会撕裂,激化了社会矛盾,而在这种氛围之中选出的区议员,往往容易被“泛政治化”“民粹化”所劫持,他们往往将民生利益和市民福祉当作谋取个人利益的“垫脚石”,更将选举变成充满敌意的“角斗场”。

  例如,2019年的区议会选举,爱国爱港候选人无不受到暴徒的干扰、恐吓、威胁,众多议员办事处被破坏,投票当天甚至还有选民的身份证被抢走。根据选管会《2019年区议会一般选举报告书》,该次区选接获的投诉高达近4.5万宗,较前一届急增逾4倍,其中涉刑事毁坏、暴力行为、恐吓的投诉由前一届的203宗激增6倍至1458宗。

  正如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表示,区议会改制目的在于帮助政府掌握民意,找出真心实意为社区、市民做事的爱国者。区议会选举不是找民意的“敌人”,更不是在选各党派利益的“拥护者”。只有在爱国爱港的大原则下,只有在和谐一致、为民谋利的大环境下,民主的选举才有现实的正向意义。

  另一方面,完善制度后的区议会选举必然会成为诠释及实践新时代香港基层民主的起点和坐标轴心。何谓民主?民主首先应该是“民治”,即市民的声音可以被听到,市民有权利来参与建设自己所身处的社会架构。从这个角度来看,区议会的投票是市民应有权利的集中体现。基本法九十七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可设立非政权性的区域组织,接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就有关地区管理和其他事务的咨询,或负责提供文化、康乐、环境卫生等服务。区议会的运作本身就与市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更是市民参与香港建设的重要渠道之一。

  其次,民主也是“民享”,是市民有权利来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香港进入由治及兴的新阶段,只有发展经济,坚持以结果为目标的施政理念,实现基层治理和社会和谐的氛围,才能真正达到一心一意谋发展。

  最后,民主更意味着“民乐”,“乐”从心而生,是一种认同,更是一种身份归属的满足感。只有市民对香港有认同,对香港的发展和未来有认同,这样子的社会才会有新的希望和活力。

  聚精会神共谋发展

  今年的区议会选举让市民看到了原则性“入闸”的门槛,更看到了理性竞争、有序拉票的激烈紧张一面。区议会新的组成方法,令到新一届区议员背景多元,生动地呈现了新选制的广泛代表性和均衡参与性。有候选人认为,在以往的选举中,候选人只要做到赢对手即可成功,但今次区选他们不单要清晰向市民讲解参选理念外,还要参考借鉴其他候选人的服务理念,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政纲。换而言之,今次的区选中,参选人感受到的是比以前更具有挑战性和难度。

  习近平主席在去年“七一”重要讲话指出,香港是全体居民的共同家园,家和万事兴。经历了风风雨雨,大家痛感香港不能乱也乱不起,更深感香港发展不能再耽搁,要排除一切干扰聚精会神谋发展。

  只有和谐的民主选举,才能产生符合绝大多数市民福祉的优质民主,才能真正地让每一位香港市民享受到香港发展的幸福果实,才能真正地汇集民心,弥合撕裂,聚精会神地续写香江传奇。建设香港民主新实践,需要从“投”开始,更要从“心”出发。

  中国侨联委员、资深评论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