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事论事/23条立法为香港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卫 昕

2024-02-09 04:03: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国家安全以及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要更好统筹安全和发展两个方面,有效应对国家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挑战。香港作为国家不可分离的部分,维护国家安全是香港特区的宪制责任,因此,23条立法不仅是特区政府履行宪制责任,更是助力完善国家安全体系,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的应有之义。回归以来,香港市民经历了种种风波,如今都体会到只有维护好国家安全,才能保障个人的权利不受损害,所以特区政府日前启动23条立法工作,不单回应了香港市民的期盼,更突显了香港社会的共识。

  一、23条立法有着科学以及充足的立法依据

  大家经常听到“订立23条是特区政府的宪制责任”,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回归后宪法和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特区的宪制基础,宪法是香港特区成立的法律根源,因此,从这一个角度看,23条立法的宪制责任就来源于宪法。同时,23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其中的“应”字也体现了特区政府的责任。

  除此之外,本次23条立法依据也与时俱进,根据香港国家安全法律框架的变化以及新时期国家安全面临的新的挑战,其依据也不局限于基本法第23条,同时还包括了全国人大“528决定”和香港国安法,并且需要在法律体系与规制技术上与香港国安法进行衔接、兼容和补充,这就使得整个立法的依据既兼顾了香港的实际情况,同时亦符合国家总体安全观的精神,具有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二、23条立法的必要性以及急迫性

  笔者身边有朋友会感到疑惑,有了香港国安法后,为什么仍然要立23条呢?相信这也是香港社会一些市民的疑问。如果我们仔细阅读香港国安法以及基本法第23条就会发现,23条涵盖7类罪行。虽然香港国安法已涵盖23条中的分裂国家以及颠覆国家政权罪,但仍有5个罪类并未涵盖,社会面对的国安风险更趋复杂。

  综观世界各国,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维护国家安全体系,例如,2023年7月,英国的《国家安全法》通过,极大泛化国安政治概念,警方可以在无搜查令的情况下执行搜查;美国在各领域制订重要国安法律超过20部,涉及情报收集、反间谍、反恐、投资审查、通讯安全等各个方面。

  今天,在国际安全形势日益复杂、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升级的背景下,西方反华势力通过香港发动“颜色革命”的风险依然存在,无论经济、政治还是民生问题都可能被西方反华势力所利用。记得笔者刚来香港求学的时候,授课教授就语重心长和我们说,香港是“间谍之都”,若没有完善的国家安全法律,很容易发生“颜色革命”。当时,笔者一直认为“颜色革命”离我们国家、离香港非常遥远,无需担心,但是2019年的修例风波让我第一次认识到“颜色革命”离我们原来那么近,其对香港政治、经济、法治和民生的破坏仍然历历在目,因此订立23条有着必要性和紧迫性,特区政府必须采取一切手段,保障“一国两制”行稳致远,防止“港版颜色革命”卷土重来。

  三、23条立法强调保障人权

  过去,特区政府也曾经展开23条的立法工作,但是未能完成。过去未能完成立法的原因复杂,除政治因素外,也有市民对自身权利的担心等,也就是市民关心采取何种方式进行什么样的国家安全立法的问题。

  1月30日,特区政府在基本法第23条立法公众咨询记者会上清楚说明,23条立法必会重视国际公约下保障人权的规定,完全符合国际标准,市民毋须担心会误堕法网,对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做生意等,不会有任何影响。市民担心的个人的言论是否违法,政府也澄清,个人言论不在于形式,在于言论者的动机与目的,市民无需担心误入法网。

  笔者希望并相信,特区政府能借本次公众咨询的机会,耐心、贴地地向公众解释,让更多的市民充分理解23条立法的内容,解疑答惑,让更多的市民理解和支持23条立法。

  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国家安全筑牢思想长城

  国家安全法律体系是从体制上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打造了一个“保护伞”。笔者认为,长远而言,需要不断加强香港的爱国主义教育,让香港市民认识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必须自发维护国家安全。因此,在未来的爱国主义教育中,我们应该持续在全社会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正确历史观、国家观。推动港澳和内地合作深化中国史、地方史研究,共同开展历史遗址保护、宣传教育等,着力构建爱国主义历史观等,为香港社会维护国家安全筑牢思想长城。

  结语:

  国家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基石,香港必须完善好整套维护国家安全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才能保障市民的权利,才能轻装上阵谋发展。笔者希望香港社会团结一致,共同支持23条立法,为维护国家安全筑牢防线、守住底线,推动香港由治及兴实现更好发展!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广西侨联青年委员会副会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