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智库专栏/粤港澳互联互通十周年:回顾与展望\水志伟

2024-03-29 04:02:5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公布,港交所将会举办“互联互通十周年座谈会”。自2014年沪港通开通至今,三地的合作范畴不断扩宽,包括理财通、保险通和互换通等,取得不错的成果。适逢粤港澳互联互通计划开展十周年,让我们回顾一下其各项机制的进展,并思考其将来发展的方向。

  在刚刚过去的2月底,“跨境理财通”2.0开始运行。相比旧机制,新机制给予参加者更大的弹性。个人投资者的投资额度从150万元人民币增加至300万元;“北向通”的公募基金产品的最高风险等级从R3(中风险)提升至R4(中高风险)级别,而“南向通”投资者的入场门槛则得到放宽。

  自开通以来,“理财通”的低使用额一直为人诟病,因此我们十分欢迎两地对机制的改变。提高投资额度和风险限制将会令理财通的回报更为吸引,从而鼓励更多投资者参与其中。降低投资者入场门槛也会受惠更多有跨境投资意欲的市民。去年9月一项调查显示,四成五受访者认为当时的入场门槛过高。新机制可以说是回应了投资者诉求。为了提升大众对理财通产品的认识和兴趣,下一步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可以研究跨境销售的可能性,在有关法律监管完备的情况下,容许三地的银行从业员在线上向其他地区的客户提供关于本地金融产品的投资咨询。投资者因而能对他们有兴趣的境外金融产品获得更全面的了解。

  建立“保险通”方便三地居民

  大湾区的保险业市场潜力巨大,广东省在2023年的原保险保费收益达到6556亿元人民币,按年大幅增长11%。内地居民对香港出售的保险产品亦明显有巨大需求。按照保监局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内地居民赴港投保保费为319亿港元,按年增长达到惊人的5806%。

  可是,保险业的互联互通迟迟未有进展。特区政府曾多次表示在深圳南沙和前海设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的筹备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售后服务中心将可以为持有香港保单的内地居民提供查询、理赔和续保等服务。但是,至今仍没有具体落实的时间表。相比十年前已经开始的“沪港通”,及后扩展至“沪深港通”、“债券通”和“互换通”,保险市场的互联互通可谓相当落后。

  我们希望政府尽快提供建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的具体计划,走出保险业联通的第一步。长远而言,政府可建立机制容许三地居民直接购买对方的保险产品,即是“保险通”。“保险通”可以“三步走”形式分阶段推行:先开放一般保险产品,然后解禁不含投资成分的人寿保险,最后才考虑可用作投资的人寿产品。这样政府在容许更多保险产品流通的同时,也能够控制某些保险种类的资本外流风险。我们相信保险售后服务中心落成后,可以为大湾区居民提供更多元化和全面的保险产品,同时带动整个区域保险行业的蓬勃发展。

  加强金融资讯自由流通

  金融资讯自由流通是粤港澳三地互联互通的重要一环。银行进行客户身份审查(KYC)或者企业进行交易,都需要准确迅速地获取关于客户或市场的资料。我们乐见特区政府在预算案中表明会继续与内地合作推动金融数据流通,包括允许两地银行在取得企业客户的同意后,跨境查阅相关企业的信贷资料。这将有助银行更有效率的进行信用评估。另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香港)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标准合同》第一阶段安排亦已完成。政府在检讨第一阶段安排后可以按照业界反馈优化现有机制。长远来说,我们的目标是这些措施在金融服务界别中全面落实,方便两地投资和业务往来。

  粤港澳互联互通可以便利三地居民和企业在大湾区自由居住、工作和贸易,是大湾区深度融合的前设条件。互联互通顺利开展十年,有赖业界和政府的共同参与,但在“保险通”等领域仍需加强。中央的协调和三地政府的持续合作是进一步推动互联互通的关键。

  团结香港基金副总裁兼研究部联席主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