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庆祝回归27周年/全力提升竞争力 香港“渐入佳境”\陈克勤

2024-07-01 04:03:0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迎来特区成立27周年的日子,亦是行政长官李家超及其管治团队上任两周年。两年来,特区政府围绕安全和发展两大重要议题进行突破,完成了多项有着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工作,令香港多项优势更加巩固,社会稳定更有保障,经济发展稳步向前。

  健全维护国安体系

  香港回归后,由于未能及时完善维护国家安全的机制,使得香港长期处于“不设防”的状态。随着国际地缘政治出现的显著变化,美西方开始利用香港作为打压中国的手段,外国势力及其代理人利用香港的国安法律漏洞,于2019年策划了“港版颜色革命”。之后,美西方又进一步透过制裁等一系列手段,企图对香港实施“去功能化”。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建立健全维护国家安全体系,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宪制责任有着十分强的迫切性。

  今年上半年,特区政府宣布就基本法第23条进行立法。而《维护国家安全条例》整个立法过程,充分体现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后的行政、立法机构,形成了明确的共同目标,展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高效率。立法会在不缩短草案审议时间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加密会议安排。负责条例起草的律政司及保安局亦在整个立法过程中准备充分,不仅就解说条例成立“应变反驳队”,及时对具体条文进行清晰解释;亦在审议过程中从善如流,采纳法案委员会的多项建议并提出修订,使得最终成文的法例与香港国安法有机衔接,形成了健全完善的维护国家安全法律体系。

  而在维护社会安全方面,特区政府亦在多个方面下足功夫。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速,使得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明显增高,香港经历了多次暴雨及台风等极端天气。过程中香港预防机制和设施的不足,亦引起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透过跨部门督导委员会,不断总结应对经验和制定预防措施,务求在暴风雨来临前作好尽量充足的部署和准备。今年以来,香港经历多场暴雨天气侵袭,特区政府各部门提前作出应对,在多区检查及疏通渠道;亦在出现水浸的区域及时派出人员进行应急救援和善后,总体而言应对能力较往年有所提升。

  极端天气情况影响的不仅是香港一处。特区政府亦积极推动大湾区联合应急机制,期望透过整合大湾区内的救援力量,共同应对出现的极端天气情况,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内联合处理灾害事故的能力。

  在夯实安全机制的同时,特区政府亦集中精力为香港拚经济、谋发展。恢复正常通关后,特区政府致力透过举办盛事,重新吸引海内外游客及商务人士重临香江。2024年上半年,香港便有超过80项大型盛事举行,主题涵盖文艺体育、经济、贸易、金融等多个方面。特区政府亦不断总结盛事中的经验和不足,例如维港烟火和无人机表演等活动安排可谓“渐入佳境”,受到旅客们的喜爱和赞赏。

  为经济发展“搭好台”

  另外,特区政府目标明确,围绕现有的国际化优势,致力从人才吸引和产业构建两方面入手,为香港经济的转型升级“搭好台”。2022年底至今年5月,合计超过12万获批人才来港,当中四分之一持外国护照,反映各类人才计划不仅对内地人才有吸引力,香港仍是海外人才认可的国际化大都会。

  产业构建方面,特区政府加快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合作步伐,推动大湾区内政、产、学、研等各个方面的要素流通,与各地形成优势互补,发展以新质生产力为主的高质量新兴产业。位于河套的港深创科园,目前已与59家企业和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预计将投资数十亿元,创造以千计就业职位。此外,政府亦推出《香港氢能发展策略》,着力把握国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政府在投资方面更加积极有为,摆脱以往所谓“积极不干预”的形象。2023年,特区政府成立了全资拥有的“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近日,港投公司接连出手,投资两间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有意透过投资行为,策略性推动香港发展人工智能等高端产业,为香港的经济转型提供动力。

  上述例子充分证明了,本届特区政府上任两年来,透过以结果为目标的理念,在安全和发展两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近期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公布的《2024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中,香港排名较去年上升两位至第五位,亦足以印证香港的竞争力未有减退。

  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可以说,没有安全就无所谓发展,而没有发展亦会对安全造成影响。笔者坚信在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之下,在本届特区政府目标明确的带领之下,香港定能有更大的发展,为自身的由治及兴,及国家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民建联主席、立法会议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