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香港如何变革/推动治理改革 强化制度优势\陈克勤

2024-08-22 05:01: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决定》。习近平主席强调,“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完善各方面制度机制,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在国家新时代、新征程中,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治理效能,成为了最重要的行动纲领。香港特区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亦须因应形势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革,提升香港特区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才能为实现由治及兴的总体目标提供最根本的动能。

  国家近年取得巨大的发展成就,都能见到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于香港而言,中央一以贯之,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对香港提出“四点希望”,其中首个目标便是“着力提高治理水平”。无论从国家治理的成功经验,还是从论述逻辑去理解,都可以认为香港要实现更大发展,首要前提便是提升治理水平,之后才能实现“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切实排解民生忧难”、“共同维护和谐稳定”。那么香港的改革,就需要从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入手。

  改变对“不干预”的迷思

  长期以来,香港在全世界“最自由经济体”榜单中名列前茅,这也成为我们引以为傲的一大优势。依靠提高市场效率、对企业的规管适度,加上自由市场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香港形成了高效、自由、开放、公平的营商环境。但与此同时,这一方面的成功也造成社会上部分人陷入了一种迷思:为了保持香港的“最自由经济体”优势,即使出现贫富悬殊、利益固化等自由市场常见的问题时,也是可以接受的。

  这也导致每每香港社会有声音呼吁政府,加大社会福利投入力度时,便有相反意见认为,这是与资本主义的治理理念相违背。当国家提出“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时,更有意见认为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香港,难以达成这一目标。

  首先,国家所提出的“共同富裕”理念,既不是平均主义,也不是所谓“劫富济贫”,而是要透过“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将发展成果最大化地惠及民众。以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省为例。该省于2022年发布了《浙江省“扩中”“提低”行动方案》,当中提出了到2025年,省内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万元至50万元群体比例达80%、20万元至60万元群体比例达45%的具体目标。

  再者,在“最自由经济体”的榜单之中,诸如加拿大、丹麦等贫富差异较小的经济体,亦常年位列榜单前十。难道她们实行的不是资本主义吗?事实上,资本主义社会绝非仅有“自由、放任”一种形态。过去长期奉行“积极不干预”政策的香港,已经造成多方面深层次矛盾在社会积累,成为阻碍香港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巨大阻力。

  而国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亦有着十分清晰的完整论述。习近平主席指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也引出了急需香港社会认真研讨,从而形成共识的重大问题:香港长期信奉的治理理念,能否适应如今形势下的发展需要?换言之,实行资本主义的香港,是否也要完成上述目的?

  笔者认为,香港特区是在“一国两制”的制度框架之下,由中央授权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故此,从宪制秩序而言,香港特区的治理体系无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进而香港特区的治理理念和目标,亦理应与国家所提出的“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保持一致。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完善各方面制度机制,是要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香港作为国家的一个特别行政区,自然要将“一国两制”这一创新制度设计所带来的独特优势,转化为推动香港社会向前发展的治理效能。随着香港实现从由乱到治进入由治及兴的重大转折,困扰香港多年的“泛政治化”得以消除,集中精力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成为了社会的主流共识。如何将一系列治理机制的构建,转化为治理水平的提升,成为了下一步特区政府与治理体系的每一分子,需要为之而努力的共同目标。

  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随着完善选举制度、完善地区治理体系、健全维护国家安全制度等一系列重大治理机制构建工作得以完成,以爱国爱港者为绝对主体的治理体系完成构建,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把关制度。这为香港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达至良政善治的改革目标提供了充分的制度保障。

  要实现治理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政府制定精准的政策措施,还需要透过行之有效的落实渠道,切中社会和民众的实际需求。过往很长一段时间,特区政府的施政常被社会批评为“离地”。究其原因,当中除了反中乱港分子的煽动和扭曲外,也需要承认,政府过往的部分政策措施与社会发展需要及民众诉求,存在着一定距离。

  故此,以问题导向找准了方向,不仅需要特区政府从行政角度出发,实现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治理效能的改革。作为香港治理体系网络的一员,民建联亦锚定了向“治理型政团”转型的改革方向。我们亦提出将“是其是,非其非”变为“成其事”;由“有建言”到“有行动”的理念升级。上述方向就是要在帮助特区政府提升治理效能的同时,透过民建联覆盖全港的服务网络,更加全面了解社会需要与民众诉求。透过改革,我们不仅要为特区施政建言献策,还要为政策落实提供协助,也为民意反馈增添渠道。透过更加良好的治理,使得特区政府、香港社会和民众形成更加正向的互动关系,从而更易凝聚共识,推动香港社会向前发展。

  正如国家的改革开放进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制度创新,从其诞生到在港澳实践,一直处于不断探索、不断改革的过程中。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需要,香港只有透过不断改革,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将其转化为实现由治及兴的治理效能,才能真正继续向世界证明,“一国两制”的制度设计是适合香港的最佳安排。

   民建联主席、立法会议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