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媒体经常报道“新港国际金融中心之争”,甚至有观点认为香港在竞争中已落入下风。真是这样吗?事实和数据均表明,香港金融业在多个领域遥遥领先于新加坡,整体金融实力仍占优势。近日,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发布的第3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香港两年来再度超越新加坡,位居全球第三,并在亚太区居首。
从股票市场看,港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市值、日均成交额分别是新交所的4倍、5倍和11倍,IPO数量和金额远超新交所。今年以来,新加坡有20多家公司退市,新交所的上市公司总数由10年前的近800家跌至2季度末的622家,仅为香港(2624家)的1/4。新加坡上市公司总市值约0.81万亿美元,仅为香港的1/5(香港上市公司总市值为3.99万亿美元)。2024年7月,新加坡股市日均成交额仅11.5亿美元,约为港交所同期日均成交额的1/11(126.5亿美元)。今年上半年,新交所只有1家公司新挂牌上市,集资额仅0.2亿美元,而港交所有30家公司IPO,集资额17.2亿美元。
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迅速
从资产管理看,香港是仅次于瑞士的全球第二大跨境财富管理中心,家族办公室业务发展潜力巨大。香港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迅速,长期优于新加坡。瑞银集团行政总裁表示,预计香港将在2027年或更早超越瑞士成为全球第一的资产管理中心。新加坡金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新加坡资产管理总值为3.65万亿美元,同比下跌9.3%,是2017年以来首次下跌,低于同期香港3.91万亿美元的资产管理规模。近年来香港家族办公室业务快速发展,截至2023年底,香港超高淨值人士数目为5957人,多于新加坡的4783人,单一家族办公室数目2700家,约为新加坡的两倍(1400家)。
从债券市场看,香港与新加坡总体规模相近,但在为亚洲债权人发行的债券量方面远超新加坡。2022年,香港债券发行额约合4016亿美元,新加坡债券发行额约合4285亿美元,总量相当。但在亚洲国际债券方面,受益于近年内地企业境外发债需求上升,香港已成为亚洲国际债券主要发行地,2023年为亚洲债券人发行的国际债券发行总额达870亿美元,远高于新加坡的130亿美元,为亚洲发行人发行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券总额达299亿美元,远高于新加坡的21亿美元。
此外,香港银行业资产规模、头部银行数量均高于新加坡,香港还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资金池规模、交易量、清算量等各项指标遥遥领先。总体上看,香港仅在外汇业务方面稍为落后,在全球外汇市场中排名第五,略低于新加坡的第四,在绿色金融、数字货币等前沿领域,香港与新加坡竞争激烈。
香港优势新加坡无法比拟
新加坡是近10年至20年才成为较成熟的金融中心,定位是东南亚资本市场,而东盟对新加坡金融发展的支撑作用远不及内地对香港的有力,且近年印度、印尼和马来西亚等新兴金融市场发展迅速,给新加坡带来激烈竞争。近期,新加坡股票市场面临较大危机,政府宣布出面救市,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成立审查小组,探讨如何提高新加坡股市活力,引起市场关注。
而香港金融业历史悠久,积澱深厚,自19世纪开埠以来就经营各项金融业务,且背靠祖国腹地,有着新加坡不可比拟的优势。前段时间,中央出台一系列挺港惠港措施,有力支撑香港资本市场发展,比如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三联通、三便利”措施,中国证监会推出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等。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更是再次明确提出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特区政府也尤为重视和珍惜香港金融业发展,围绕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持续推进上市制度改革,下调股票印花税,深化与内地互联互通机制,积极拓展东南亚和中东市场,吸引国际企业和人才等,反响热烈。香港金融业优势不减、未来可期,可以预见,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和特区政府的努力下,香港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成为更有深度和广度的国际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