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5年,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社会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昭示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新中国是在极其薄弱的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人民币。在百废待兴、百业凋敝的境地中,中国人民发愤图强,通过社会改造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的奇迹。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17%左右,在1979到2023年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4.8%,居世界首位。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以及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按不变价计算,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223倍,年均增长7.9%。根据世界银行资料和划分标准,2023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达13400美元,已经由新中国成立初的低收入国家跃升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到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丰硕成果,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农业生产和能源供给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创造举世瞩目发展奇迹
我国用几十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份额30%左右,成为驱动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引擎。2023年,我国汽车、手机、工业机器人、积体电路产量分别为3011万辆、15.7亿台、43.0万套、3514亿块,均居全球第一。
经过75年发展,我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港口集群,铁路和公路客货运输量、港口货物输送量等居世界第一。公路里程达544万公里,增长66倍,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8.4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我国的5G网络也是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2023年末5G基站数达337.7万个,占全球5G基站总数比重超过60%。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科技创新水平也不断提高。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电脑、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等领域不断取得重大成果。专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截至2023年底内地有效发明专利达401.5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8件。我国创新指数在全球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到2023年的第12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在经济发展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也取得丰硕成果。2023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12年下降超过35%,目前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生产供应系统,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1957年的3.1%提高至2023年的26.4%。绿色生产力加快形成,逐渐成为经济新增长点。2023年,新能源汽车、光伏等绿色产业链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6年下降28.6%。我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香港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谈到新中国成立75年成就,当然也包括香港回归祖国,“一国两制”创举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以祖国为坚强后盾,香港尽管经风历雨,但社会经济总体稳步发展。自回归以来平均每年增长约2.6%,较先进经济体平均2.0%的增速为快,2023年香港人均本地生产总值达到50500美元,位于全球前列。香港目前是全球顶尖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亚太区主要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运中心。自2003年起,香港在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布的《世界竞争力年报》中连续超过20年位列全球十名之内。
在一段时期,受各种内外复杂因素影响,香港曾出现了严重的社会暴乱,形势险峻。中央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包括建立健全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完善特区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等,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打下坚实基础,为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和港人福祉建立了全面的制度保障。
新中国成立75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坚定了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信心和决心。当前我们正处于这个新征程上的关键时期,中央作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策,这将为国家和香港的新发展开辟广阔前景。只要我们秉承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的精神,坚定前行,建设国家和香港的事业必定可以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立法会议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