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新闻背后/中央坚定支持外资在香港实现更好发展\郑曼晴

2024-10-29 05:01:5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昨日在北京会见怡和控股有限公司执行主席班哲明.凯瑟克一行。这是一个月内,夏宝龙主任第二次会见在港外资,并且重申“一国两制”方针长期不变,全力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这不但再一次巩固国际社会对香港前景、加大投资力度的信心,更为香港社会全力拼经济、谋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为迈向由治及兴注入新动能。

  夏宝龙主任对怡和集团一直看好中国和香港的发展,积极参与中国改革开放和香港经济建设,努力为香港创造更加美好未来作出贡献表示赞赏;并希望怡和集团以自身与香港共同发展的生动例证增进国际社会对香港的了解、坚定对香港的信心,继续发挥优势、积极作为,为香港保持繁荣稳定更好发挥作用。

  本月18日,夏宝龙主任也在北京会见了汇丰集团主席杜嘉祺一行。短短十来日连续会见两间“老牌英资”的高层,明显不是巧合,而是具有深意。怡和和汇丰都是有过百年历史的英资企业,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它们同样是扎根香港逾百年的外资。其中怡和曾是香港最大的英资财团,在19世纪中被誉为“四大洋行”之一,至今主要业务仍在香港,也积极投入香港社会各项发展。

  外资是贡献者更是得益者

  比如新冠疫情期间,怡和曾捐赠了2500万港元,协助香港各界共同对抗疫情,其属下的零售集团亦发起了各种社区支援活动,包括向长者和露宿者捐赠热餐和日用品,亦参与了铜锣湾新冠疫苗接种中心的兴建,支持本地疫苗接种计划;而在如今香港经济逐渐复苏后,今年怡和属下置地公司及零售租户共同投资全面升级香港置地广场,总投资额料将达78亿港元。

  外资一直以来都是香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香港国际化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夏宝龙主任在百忙之际,仍先后抽时间会见怡和、汇丰高层,就说明中央对外资之于香港的重视,在“一国两制”底下,外资不但是得益者,更是建设香港的贡献者。例如怡和集团近年透过积极投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成功开拓东南亚新兴市场,将其电动车品牌引入新加坡,亦加大了对印尼、越南、柬埔寨、菲律宾等地的投资合作关系,协助满足当地不断扩大的电子商务需求。

  这是“一国两制”之下香港特有的优势,也是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超级增值人”角色的展现。夏宝龙主任肯定了怡和等外资企业对建设香港作出的贡献,并希望它们继续发挥优势、积极作为,其实也是在巩固其他外资企业对香港和对“一国两制”的信心。

  事实上,近年不少数据都显示,香港对于外资仍然有巨大的吸引力。去年香港录得3900亿港元资金淨流入,较2022年大幅增加了3.4倍;同时管理资产超过31万亿港元以上,增幅达2.1%,其中三分二增长来自香港以外的投资者;“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自3月起实施至今,总共接到近600宗申请,如全部金额落户,将为香港带来近200亿港元投资。

  香港不管是营商环境、法治水平,均位居全球前列。早前香港再获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后,“世界正义工程”公布的《2024年法治指数》,香港在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23,继续领先于一些不时无理批评香港法治和人权状况的欧美国家,而在“监管执法”、“民事司法”、“廉洁”等指标均有提升。足以证明,今日的香港仍是国际投资者的理想之地。

  香港的一切独特优势可以说都源自“一国两制”,夏宝龙主任在会面中强调中国政府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这是长期不变的。中央政府将一如既往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全力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支持所有在香港营商的企业实现更好发展。

  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这是过去一段时间夏宝龙主任每当谈及香港时,都会再三强调的说话,个中原因,不但是要巩固国际社会对香港的信心,也是在表达对香港本身的坚定支持。

  更多惠港政策陆续有来

  在“一国两制”的制度保障下,香港不但拥有了对外的庞大网络和平台,更有“背靠祖国”的强大依托。今年以来,中央接连推出促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政策,增加“个人游”城市,为香港永久性居民中非中国籍人员签发来往内地通行证,提高免税额,开通京港、京沪高铁动卧列车,赠送香港一对大熊猫等等。在加快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同时,也提升了香港对于有意进军内地市场的外资的吸引力。

  随着未来更多惠港政策陆续推出,香港的发展将会有更大的空间,也能为外资提供更多更大的机遇。正如国家会一直坚持改革开放一样,香港也必须用好国家支持,抓住国家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机遇,发挥高度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优势,进一步推动由治及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