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令台海局势更为扑朔迷离。11月12至17日在珠海举行的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歼-20、歼-35A等陆海空尖端武器装备的亮相,以及解放军于9月25日成功试射的12000飞行公里的东风-31AG洲际导弹,越发对台海各方形成了巨大震慑。专家们纷纷预言,台湾当局可能会审视自身策略,不敢触碰红线,“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步伐加快。紧邻台湾的香港,不少人担心台海变动会对香港有重大冲击,近日还有人议论香港回归以来的“一国两制”能不能对台湾作出良好垂範。
笔者认为,“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二十七年来的成功施行,不仅是解决历史遗留类似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长期保持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更是未来一些国家化解地缘政治纷争冲突以及和谐共存的最好参照和借鉴。“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和香港的实践成就,本身亦是对世界和全人类的一大贡献。“一国两制”内容丰富,践行办法也变化无穷!但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时至今天,尚在不断的深入“一国两制”的议题之中,领悟其中所蕴含的一切奥妙。就是香港在经历了四十多年(由1982年中英谈判迄今)的政治过渡之后,需要加倍努力去发展一套基立于“一国两制”之上的香港论述,才能跳出固有模式和困囿之路。
“一国两制”的变与不变
正如邓小平所说:“‘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还不是从香港问题开始的,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一国两制”目前用在港澳,然而目的在台湾。香港回归以来也在“一个国家”和基本法保障下,保持原有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制度不变。香港特区政府依照基本法落实高度自治,港人的自由度只有增加并无减少,香港仍旧是国际大都市。
新时期,习近平主席更是从中华文明史的高度来看待香港以及“一国两制”,不仅着眼于解决香港当下的政治疑虑,承诺“一国两制”方针“必须长期坚持”,还从大历史维度将“一国两制”诠释为一项长期国策。事实上,从新中国确立“保持不变、充分利用”的对港政策以来,中央始终从战略高度强调发挥香港的独特优势。即充分利用香港与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紧密联系,发挥其引进西方资金、技术、知识和经验并输出中国产品的“通道”作用。
香港今日作为自由港、单独关税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与世界顶尖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亚太区主要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等,成绩显赫的背后,与国家这项战略密切相关。
然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更加密切。此时,我们更要深刻认识香港本地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以及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一国两制”,不变的是“道”,是初心,是大原则;灵活变通的是办法、政策,就是治理方式和手段要与时并进。在这滚滚历史洪流中,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
香港最为遗憾的是,回归后由于历史惯性思维的影响,既没有对先辈们在这片土地上开疆辟土的完整论述,也没有对滋润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中华文化文俗的有效传承,更没有对港英“殖民”史迹去芜存菁的检讨与论述。以致回归多年的香港,是一个未经历“去殖民化”的社会。从“本土主义”到“国教风波”,从非法“占中”、旺角暴动、“黑暴”,从“普选”概念争论到“爱国者”概念界定等,其实都集中在政治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和争夺。
香港社会前些年出现的这些问题,也与其一脉相承、一成不变的“‘殖民化’资本主义制度”有着重大关系。如政商精英主导的利益格局未受到触动,高级公务员队伍架构基本没有改变,学校教材没有更换等等。至今香港特区政府架构虽然几乎每年都不断有一些小变化,但也从未脱离过1973年港英时期《麦健时报告书》的框架。英国一百五十多年的“殖民”历史,给香港留下了一套“殖民”管治的经济、政治和制度遗产。表面上看,那是恪守法制、规则和秩序,实质上则是一套文明价值系统。这样,一方面造成政治架构上的互相牵制,导致施政困难;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公务员长期信奉“小政府大市场”模式,在新时代处理全新的经济和政治、社会问题挑战时,思维灵活有欠,缺乏有高度和格局的战略能力;再加之西方社会和“反对派”不断搅局和挑起事端争议,人为制造了各种困难。
这些因素盘根错节,不是一朝一夕间形成,也没有单一成因,而是综合各方面原由积聚至一些难以化解的深层次矛盾,绝对不是今天一时三刻就能立马解决的。当下最重要的是,香港如何在新形势及新一轮“全球化2.0”即将到来之际,自我觉醒,自我改革。邓小平常言,“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无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与政治制度无关。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只要能够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都可以在实践中使用。未来香港如何在“一国两制”的得天独厚优势下自我改革、与时“求变”,并融会贯通,配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步伐,加快角色定位的调整,值得深思!
自我革命,“香港特色的资本主义”
笔者不由想起去年初《求是》杂志,一篇题为《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的文章,内容中提及在毛主席领导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思考“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这个问题,并有初步答案。毛主席认为,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唯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其后,有关探索仍然持续,国家最高领导人在中共十八大以来给出了第二个答案,就是共产党人须在接受人民监督的基础上,进行自我革命,国家才能免于继续经历兴衰循环的命运。
两个答案前后相距六十多年,可见国家领导层一直非常重视并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党和国家会将之视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笔者以为,这是一个认识并学习国家领导人重要思想的关键课题,同时对于思考“一国两制”及香港未来出路和发展也将有着重大启迪。
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使国家最高领导人始终笃行不殆,提倡不忘初心、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并不断反省和及时自我纠错。那么香港呢?我们永远坚持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爱国爱港的初心从来不动摇;我们向往追求的是香港社会自我觉醒后的创新进步、各项制度的自我改革与提升,期待新时代一个崭新的“香港特色资本主义”社会!
我们更要在这风云变幻之际,从全球地缘格局出发,充分认识到香港处于国家迈向海洋边疆地带的地缘优势,才能真正理解香港独特的历史进程及其在国家战略中的独特定位。在此意义上,“中国香港”和“一国两制”这个概念不仅表明香港属于中国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把香港问题作为理解国家问题的“钥匙”或“索引”,乃至于成为一种灵活处理历史政治问题的“方法”。
如今,虽然过往香港取得了不少成就与赞誉,二十七年成功的“一国两制”经验,可为国土分裂或因地缘政治发生纷争冲突的国家统一及和谐共存,提供最好的借鉴和垂範,比如韩国与朝鲜,或南塞浦路斯与北塞浦路斯;又或逼在目前的俄乌冲突,最可能的结局就是双方停战,划分“三八线”,把乌克兰一分为二:已经被俄罗斯控制的东边土地就归附俄罗斯,不加入北约;没有被俄罗斯控制的西边地方,可以成为中立缓冲区的新乌克兰。不恰如“一国两制”的东西乌克兰吗?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未来的香港,应该是站在祖国母亲的肩膀上,目光放之四海,跳出脚下的一亩三分地,以“国之大者”的宽广胸怀,融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香港特色资本主义”的完全优势,从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才可发挥“一国两制”的最大威力,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