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事论事/港大重新出发 团结再创高峰\卓 铭

2024-11-28 05:01:5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特区政府昨日委任港大校委会新任主席以及5名新成员,象征着扰攘多时的港大校政风波画上句号,也标志着港大迎来充满希望的新开端。港大的发展,关系到建设国际专上教育枢纽的目标,关系到整个香港的由治及兴大局,校方管治团队放下个人得失,以大局为重,聚焦谋求发展,才是香港社会乐于看到的结果。如今港大得以重新出发,展现上下一心的团结新气象,必能再创高峰,为香港和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今次港大校政风波之所以能妥善解决,关键在于特区政府的及时主动介入。在行政长官李家超的高度关注下,推动成立了港大内部运作事宜调研小组,协助不同持份者厘清事实,引导内部达成共识,并且加强彼此合作。小组在短时间内与校委会主席和成员、校长和高层人员等进行了60多次会谈,并在审阅相关文件后制定出不同建议和方案,这既是小组成员的努力所致,也是特区政府高度负责的表现。

  特首过问是化解问题关键

  港大作为本港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之一,专注学术研究、人才培训及加强国际联系,是其使命,也是广大市民和政府对于港大的期望。港大作为公立大学,每年获大量公帑支持运作,行政长官作为校监、也作为特区首长,绝对有责任确保大学能保持稳定高效运作。李家超直接过问,多次亲自会见相关人士并采取措施,正是确保港大得以重回正轨的必要之举。

  在港大校政风波完结之际回过头来看,这次无疑也是一次宝贵的经验。不管这场风波原本谁胜谁负,其结果也不过意味着港大进一步陷入分裂。或者可以这么说,如果双方非执意分出“胜负”,那不止港大,包括整个香港都会是最大输家。

  作为校方,不管抱持什么立场,都应该以大局为重,放下个人分歧而追求最大共识。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上月在北京会见香港理工大学校董会主席林大辉、校长滕锦光一行,其间特别对理大近年来团结一致、上下一心给予充分肯定,强调“香港各大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包括校董会、校长在内的高校管治团队,不仅需要有奉献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还要有相互信任支持、善于团结合作的高尚品德”。

  虽然没有直接提到港大,但夏宝龙主任当时这番说话,对于香港高教界具有高度启示意义。当中,意思也非常明确,就是希望各大学管治团队都能以香港的发展为重,搁置个人分歧,寻求最大公约数。大学的治理与运作必须有一个团结一致的领导团队,从顶层推动发展战略,令大学得以在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师生也才能心无旁骛、上下一心地锐意革新,创造出更辉煌的学术成就,使香港高等教育成就更上层楼。

  这次港大风波得以解决,无疑也增强了教职员和学生的信心,他们不但可以重新专注在大学的发展,各界也应该把握好这次机会,共同为大学发展而努力,齐心推动校务,并向国际社会展现出港大已彻底走出阴霾,稳步前行的新气象。

  港大作为香港的百年名校,不但学术成就在世界突出,也是各项国际大学排名的常客。今年的QS排名,港大历史性跃居全球第17位,背后不仅反映了整个港大团队的努力,也跟港大过去一代代先辈累积下来的成果分不无关系。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支持香港“三个中心、一个高地”的发展,当中建设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港大是必不可缺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将“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经验告诉我们,唯有一个稳定的环境,才能有助增强人才的信心。而一个上下一心、团结一致的大学环境,则更有利于吸引优秀的学者和研究人才来港。港大作为香港高等教育的标志性学府之一,更应该集中精力推动学术发展,吸引全球的研究人员来港参与合作项目,提高自身的教学和研究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为香港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再者,现时全球地缘政治形势复杂多变,特朗普重新当选美国总统,不止中美关系面对更多不确定因素,外国反华势力也在伺机而动,觊觎一切可以利用的问题大做文章,甚至有可能透过渲染港大校政风波挑拨离间,营造本港最高学府管治混乱的印象,损害香港国际形象,打击政府推动香港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的工作。

  因此,港大的发展与香港的稳定大局息息相关,任何个人得失,也比不上整个香港的利益。现在港大重新出发,聚焦发展,香港高等教育的“金字招牌”也必会越擦越亮。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