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新闻背后/以产业及企业为主导 加快北都“片区开发”\梅若林

2024-12-11 05:02:1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行政长官李家超于今年施政报告中,提出在北部都会区试行“片区开发”模式,并在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粉岭北新发展区和新田科技城设置了三个片区开发试点。片区开发虽然对香港来说不算全新概念,但涉及到大型园区建设,则内地明显有更丰富的经验。北都作为香港打造未来新产业的战略重地,发展不容有失,在片区开发方面,香港可以积极借鉴内地成功经验,务求令北都建设提速提效。

  片区开发的意思,就是政府把一定面积的土地出售给发展商,由发展商负责土地平整和兴建住宅、工商业园区,以至公共设施的建设。从明显的好处看,片区开发能使政府节省大笔发展开支,还能在土地未完成平整便推出市场,较早获取收入改善财政。对于现时面对财赤和大型基建不时超支的特区政府来说,是一个相当有利的发展模式;同时对发展商来说,确保相关工程完成代表着土地的升值,也能变相提升项目开发的速度。

  但另一方面,片区开发将巨大开发成本转移到发展商身上,自然也涉及到一定的风险管理问题。而政府作为项目的最大推动者,如何能吸引更多发展商参与开发,并确保片区得以长期经营让发展商收回成本,便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卖地政策可以更灵活

  自1979年,深圳蛇口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之后,片区开发在内地便成为一种普遍的发展模式,多年以来,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可供特区政府参考。

  第一,是以企业为主体。片区开发之所以能在内地有这么多成功的例子,便是因为其容许企业,亦即发展商担当开发主体的角色,由企业自身决定如何发挥品牌优势和专长,而政府则负责背后的监管和审批,保障项目的规划符合公众利益。

  根据发展局最近的说法,其强调在片区开发上不会“贱卖土地”,同时以住宅地块的地积比、创科地块的开发要求等规管区内土地用途。从现实角度来说,高地价和硬性规定的土地用途比例,都无可避免地限制开发商规划的灵活性,也间接限制其开发策略。如果在初期风险较高,也就意味只有大发展商才具备能力发展相关项目,把占香港工商界绝大部分的中小企隔绝在外。

  早前发展局已提出可考虑分期缴付地价,或前期支付较低地价,日后再与政府分红,或鼓励位于市区的工业设施迁至北都区等。除此之外,政府也可以考虑以股权合作、委托运营,包括容许参与招商引资、产业导入等形式与企业合作。

  例如上海浦东新区的张江科学城,其开发主体除了负责房地产开发、园区建设之外,还参与了旗下项目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孵化,亲自投资有潜力的初创和创科企业,吸引了大量优质企业落户。现时张江科学城汇集了45家上市企业,吸引了超过150家创投机构落户,并孵化了逾2600间初创,是内地发展最蓬勃的园区之一。

  除此之外,当局也可以参考业界意见,考虑更灵活的卖地。但为防勾地如以往般变成被大地产商“垄断”,政府也可以为勾地者加入保障条款,例如强制设一定土地面积予勾地者进行开发。此举能刺激地产商买地之余,亦能鼓励中小型发展商参与北都发展,减少各种付出的成本以降低风险。

  第二,是以产业为主导。北部都会区要发展成功,最终还须视乎人才和企业的落户。如果没办法吸引到人才和企业,也就代表园区的发展空间有限,长远更会窒碍发展商参与的意愿。因此,政府如何为区内人才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就业、营商环境,便是赖以成功的关键。

  人才是发展成败关键因素

  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有意创业者可以透过公共服务平台,一人一年拿出2400元,便能租一张办公桌,再以此工位为地址注册一间初创公司。虽然这项措施听上去非常“简陋”,但就结果而言,相关平台却成功孵化出超过60名科技领军人才。此外,园区还设“一站式”服务中心、授权业务全部实施网络报批、实施加工贸易手册电子审批试点……简单来说,就是为培育新产业尽一切可能提供便利、优质服务,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又以上海临港新片区为例,其不但容许区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可以将相关科研成果的所有权赋予成果完成人或团队,亦赋予科研人员不低于10年的职务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而相关部门可以推荐在临港新片区内工作的外籍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以及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申请永久居留,包括其外籍配偶、未成年子女申请,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放宽年龄、学历和工作经历等限制,给予两年以上的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又容许银行直接为企业办理资本金入账业务,尽一切可能挽留人才企业,并提供资金自由便利,让海内外投资者有更大的活跃空间。过去5年,新片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9.9%、税收年均增长16.2%,成绩可见一斑。

  北部都会区发展现时正处于起步阶段,不少具体举措仍有待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摸索。但无可否认的是,北部都会区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未来新田科技城、北区医院、北都公路等基建陆续落成,将成为香港推动研究科技产业发展和推动经济的核心,蕴藏着巨大机遇。政府在北都发展上更不能默守成规,要积极借鉴外地经验,还要发挥改革思维招商引才,才能将北都建设好、发展好。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