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昨日宣布,正式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的总体单位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委托,领军研制全球首款轻小型高分辨率、高精度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点源协同探测仪载荷。
此项目有望成为香港特区首项跟随天舟货运飞船登上中国“天宫”太空站,展开研究与应用的载荷,这也是我国空间站首次开展地球科学领域实验,意义重大。该仪器能更精准地监测特定范围温室气体的排放浓度,识别温室气体排放源,为制订和评估减碳政策提供关键数据,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战略政策,造福人类。
科大获青睐,并非偶然。事实上,过去几年香港高校名字不断出现在国家航天事业之中。理大的“火星相机”、“表取采样执行装置”早已耳熟能详,港大多次获月壤研究,科大参与神十八的“高分辨率全球温室气体探测”也已作出了贡献,这些既体现了香港科研的实力,更彰显了国家对香港创科的支持。
多年来,包括在香港建立多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实施科研资金“过河”南下,支持两地科研合作,国家全方位支持香港创科发展,前年更首次在港选拔载荷专家。去年底,有关部门透露,自去年8月8日入队后,香港入选载荷专家“已全面融入团队,训练热情饱满,身心状态俱佳”。
从神舟、“天舟”、“天宫”再到“嫦娥”、“天问”等一系列国家重大航天项目,国家航天部门都与香港的高校、科研机构保持密切合作,这给香港带来以科研产品及人才贡献国家航天发展的机会,也为香港创科发展开创无限可能。
国家航天事业不断实现新突破,这就是香港创科发展的重大依托。香港要积极发挥优势、对接国家所需,特区政府也应主动作为,为本港科研人员参与国家航天事业、发展香港航天产业创造更好的环境,拓展本港创科研发、制造的空间,为本港产业升级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