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政府将于数周内公布公营医疗收费调整方案,磁力共振、电脑扫描等项目或将逐项收费。虽然这会一定程度上增加市民的负担,但在香港多年财赤而公共医疗开支不断上升的现实之下,由市民负担一部分公共医疗成本可谓不得不然的选择,相信会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而特区政府在调整收费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市民的负担能力。
现时磁力共振、电脑扫描等项目完全免费,正因为免费,难免存在滥用问题,收取一定费用可有效减少滥用,达到资源的精准运用。有关官员强调,政府对公共医疗服务的承诺不变,而因收费调整获得的额外收入则会存入专项基金户口,使用于其他的医疗领域。另外,有关收费调整只适用于门诊,急诊室及住院的检查项目,仍然是百分之一百的免费。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未来公院门诊服务逐项收费,让市民合理共付,并没有改变香港公共医疗仍然主要是由政府支持的事实。现时医管局的收费中,政府补贴高达97.8%,收费项目对医疗成本的贡献不过是2.2%而已。
事实上,公共医疗一直是政府投入资源最多的领域之一。过去十年间,政府每年相关拨款平均增长7%,远高于同期的经济增长率。在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中,政府为开源节流而将各部门的经常性开支削减了2%,但对公共医疗的投入不减反增,达到1410亿元,较去年修订预算增长8.3%。经常性开支及医管局拨款亦分别上升5.6%及2.9%,均高于去年香港2.5%的经济增长率。
随着香港人口结构改变、经济转型加快,公共医疗体系与时俱进,合理运用资源,是应有之义。譬如,增加长者医疗服务的比例,同时适当减少新生婴儿服务的资源。北部都会区发展计划之下,北部人口将持续增加,港岛人口则呈下降趋势,特区政府计划将港岛东和港岛西两个联网合并,有利于节省行政费用及增加资源调拨的灵活性,这都体现了特区政府的改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