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动关税战至今刚满一个月,严重冲击全球经贸发展。对于香港来说,关税战的冲击仍有待观察,但过去一个月来,香港各界信心坚定、不慌不乱、应对有序,展现出团结一致、迎难而上、求变作为的精神面貌,这是以往所不可能看得到的。事实说明,完善了制度机制,再大的风浪也无法动摇香港的稳定发展。坚定与国家站在一起,反对霸权霸凌,善用自身优势积极作为,香港一定能战胜挑战。
必须看到,眼下的关税战不是短期事件,正如有外国媒体形容“已经回不去从前”,将从深层次上改变世界贸易、经济乃至地缘政治的发展。香港对此要有充分且深刻的认识。
一是贸易战意味着整体国际经贸格局的改变,香港需要识变应变求变。从表面上而言,美国出口只占香港整体出口的极小部分,直接影响有限。但另一方面,转口贸易占了香港出口的较大比例,而不少港商在内地以及东南亚设厂,同样以美国为出口目的地,因此关税战不可避免会从多方面冲击香港。从更广阔层面而言,关税战是美国新战略的其中一环,未来必将还有更多的逆全球化的政策出台,全球供应链必将全面重整。因此,香港以往的经贸模式未必能适应新的形势,必须因应发展变代而主动求变,研究探索新的方向。
展现团结一致迎难而上面貌
二是香港有足够的优势、实力和底气去应对新挑战。香港虽然是一个高度外向型的小型经济体,但香港之所以是香港,是因为我们拥有无可取代的优势。这就是“一国两制”之下的“内联外通”角色。香港高度开放、资金人才自由流通,法治优势及政治稳定,政府廉洁高效,更重要的是,背靠内地十四亿人口的超大型消费市场,有中央政府的全方位支持。因此,香港拥有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应对挑战的能力。
在动荡的国际形势之下,香港既要保持足够的信心和定力,更要积极作为,主动应变求变谋变。为更有效应对关税战,需在短期应急与长期转型之间寻求平衡。
首先是拓宽多元市场,降低对美依赖。东盟、中东及非洲等新兴市场潜力巨大,香港可借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及“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这些地区的贸易合作。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出口补贴,提供市场调研及法律支援,降低进入新市场的门槛。同时,抓住内地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扩大对内地市场的出口。内地消费市场的增长为香港产品提供了广阔空间,特别是高端消费品及绿色科技产品。
其次是强化金融市场,分散经济风险。香港应积极发展产品市场,例如绿色债券及数字资产交易,帮助市场分散风险。政府可进一步完善金融基建,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入,提升香港作为全球资金避风港的地位。此外,香港可探索数字货币及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中的应用,降低关税战对传统贸易的影响。通过与内地合作推广数字人民币,香港可在全球金融创新中抢占先机。
再次是推动产业升级,增强整体实力。香港产业结构相对脆弱,过度依赖传统出口行业难以应对外部冲击。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智能制造、生物科技及绿色能源等高附加值产业发展。例如,香港可参考新加坡的科技孵化模式,建立更多创新科技园区,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施政报告提出的就业措施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基础。通过吸引和挽留人才,香港可打造更具活力的劳动人口,提升产业竞争力。
背靠14亿人口超大消费市场
最后是深化与内地合作,抓住发展机遇。香港要更好地利用“一国两制”优势,深化并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参与内地高质量发展。例如,香港要加快与深圳打造科技创新走廊,将香港的金融及法律优势与深圳的制造能力结合,共同应对外部挑战。此外,香港应积极参与国家“双循环”战略,与内地的产业链整合将为香港企业提供更稳定的供应链,降低关税战的冲击。
关税战为香港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为其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特区政府官员早前指出,香港不会向美国的无理压迫低头,而是以坚定信心化危为机。通过拓宽多元化市场、强化金融市场、推动产业升级、加强国际游说及深化与内地合作,香港不仅能有效应对关税战,还可在全球经济重塑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背靠祖国,香港的自由港地位和国际金融中心角色不会轻易动摇。正如夏宝龙主任所指出,历史大势不可阻挡,时代大潮浩荡向前。我们坚信,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有伟大祖国作坚强后盾,有全体港人努力打拼,有高水平安全的护航,香港由治及兴必将乘风破浪、砥砺前行,“一国两制”事业一定会越走越稳、越走越好!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海南社团总会会长